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7月17日回家吃饭日 四成武汉受访者表示回家吃饭难

2013年07月18日 07:48
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作者:曹磊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回家吃饭日你回家吃了么 图文:四成受访者回家吃饭难

昨天,7月17日,因为与“吃一吃”谐音,而被网友称为“回家吃饭日”,呼吁忙碌的社会人放下加班、应酬和娱乐,回家与父母吃顿饭。

记者采访近40位多个年龄段的市民发现,25岁到35岁的职场中坚很难回家吃晚饭,20岁出头的年轻人对“回家吃饭”看得较轻,而30岁的中青年对“能够回家吃饭”的意愿最强烈。

38位受访者16位说很难

你有多久没回家吃饭?在武昌司门口、汉口西马路两个地段,记者随机对38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抛出同样的问题,其中有16位市民表示“很难回家吃饭”,占到受访人群的四成,而另外22位市民中,能在正常晚饭时间回家吃饭的有8位,另外14位则表示会“晚点”(19点半到20点左右)回家,但一定会跟家人一起吃饭。

36岁的曲女士每天不论多晚都会回家做饭吃。“有孩子的人,只要不是特别忙,都会回家做饭吃吧?”曲女士说,在家里吃自己做的饭,肯定干净卫生些,偶尔还可以到爸妈家“蹭”饭,不管多晚都会在家吃。

每晚6点多才下班的朱先生因为既要在外面跑业务,又要到单位做数据,每天下班已经筋疲力尽。“一般就跟同事或女友在外面随便吃点,回家准备准备第二天见客户的事情就睡觉了。”朱先生说,坐公交车回家时间太晚,既耽误家里人吃饭,又几乎“饿过了兴”,对大家都不好。

自称时间少回家好困难

采访中,像朱先生这样因为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而无法回家吃饭的职场白领非常多。这批人中,以25岁到45岁的职场中坚群体为主。

他们无法回家吃饭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独自一人,或与女友在武汉打拼,既不能回家,也没有时间或硬件条件自己回家做饭,便在外面匆匆解决晚饭。这类群体以20岁至30岁左右的进入职场不太久,还在积累拼搏的年轻人为主。还有一类则是正在走向中层管理层,在单位内外应酬逐渐增多,并无法抽身的群体为主。

“在单位要陪领导,在外面要陪客户或朋友,有空了还要充电学习,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在一家私企上班的罗亮今年32岁,是领导的重点培养对象,大事小事几乎都要经过他的上传下达,联络各方,“这是职业生涯最关键阶段,尽管家里人也能理解,但真的很想吃老妈烧的菜。”

带薪休假制仍有待完善

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表示“能够回家吃饭”的市民占多数,但大多回家吃饭的晚于正常晚餐时间1小时左右。支撑他们必须回家吃饭的动力,几乎都是“陪家人”。而不能回家吃饭的市民,心中想要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意愿都特别强烈,从而往往心怀遗憾或愧疚感。

对于“想回不能回”和“再晚也要回家吃饭”的矛盾,湖北大学社会学教授张继涛教授认为,都市白领繁忙的工作与享受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体现了我国劳动制度的不健全。“以前也说过很多次,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建立完善的带薪休假制度,让更多在外打拼的人,有‘弥补’这个遗憾的机会。”张继涛说,现代社会里的中青年想要在繁忙的工作与规律的家庭生活中取得平衡,必须要看个人是处于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个人对这一矛盾所持的价值取向及生活态度。“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决定了这一矛盾的存在,建议在事业初期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效率,为家庭生活挤出更多空间;当事业达到一定高度时,便可以享受规律的家庭生活。”

张继涛说,正因如此,他并不看好“回家吃饭日”。“中秋节、端午节等多个传统节日的小长假,都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时间,年轻人只要有时间,应该都愿意回家与父母亲人一起吃顿饭。”

 
[责任编辑:杨舒鸿吉] 标签:回家吃饭 受访者 武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