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矿区频发大规模地陷 专家称多为人为危害
原标题:岩溶地区地陷灾害多是因为人祸
昨天,本报报道荆门城郊石膏矿采空区33次大面积塌陷,被各大网络媒体广泛关注,也引起了网友和本报读者热议。
近年全国各地频频地陷,相关报道常见报端。地陷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本报记者专访中南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龙雄华,揭秘引发“地陷”多种奥秘。
为何地陷较为频繁?龙雄华认为,地陷一直存在并非现在才有。地陷灾害中,既有天灾,也有人祸。近些年,人类建筑活动频繁,采矿增多,破坏了地质本身的应力平衡,加速了地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龙雄华把地陷成因归结以下五类——
一是矿区地陷,这在矿区发生较多。现实中存在野蛮采矿,偷采、乱采现象,对采空区没有进行回填,直接导致采空区塌陷。
二是地下建筑塌陷,主要出现在地铁、人防工程上。施工方若采用明挖、暗挖时,使用的支撑器并不牢靠,易导致塌陷。
三是地下管网塌陷,主要由地下管网渗漏所致。若箱涵渗漏,水流掏空管网周边的泥土,出现地表空洞,即可造成地陷。
四是岩溶地面塌陷,这类地陷主要出现了岩溶地貌带,武汉较多,如武昌白沙洲地区。武汉从北到南有3条石灰岩带横跨长江:北部从汉口岱家山、谌家矶过江到武钢,长约10公里;中部从汉阳十里铺、龟山、蛇山到武大等,长约30公里;南部的一条从汉阳太子湖,穿长江到武昌武泰闸、陆家街等,长约35公里,宽约四五公里。此前,武昌白沙洲地区发生地陷,均位于南部一条石灰岩带。武汉地下水丰富,石灰岩部分溶解后易形成溶洞,很容易地陷。
五是自然塌陷,主要集中云南、贵州、等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强的地区。溶洞风化、地下暗河长期冲刷,会造成溶洞顶板变薄,最终顶板承受不起地表压力产生地陷。
龙雄华认为,岩溶地区塌陷,更多是人祸。施工方打桩、钻探,破坏了岩溶地区原有的平衡,却没采取措施治理,就出现塌陷。他提醒,在城市建设中,特别是地铁、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在岩溶地带一定要做好钻探施工预案,做到及时回填,以防诱发安全事故。
事件回顾: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