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南京“大开挖”多重透支 民众闹心政府债台高筑
图为:南京城西干道综合改造工程现场。(资料照片)
原标题:谁来打捞大拆大建背后的民声?
——透视城市建设“大开挖”现象
上万个工地同时开工;每平方公里投资近亿元……近年来,一些城市兴起大规模快速度建设热潮。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考量公众承受力、环境承载力及财政支撑力,成为政府及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
“大开挖”让群众闹心不已
最近一段时间,南京大锏银巷66号的业主们闹心不已,原计划6月底完成的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快半年了还在施工。南京2010年起实施的这一工程,计划在200多平方公里全面施工,投资183亿元。
今年1-8月,南京市环境污染举报中心接到的市民投诉达到1.6万件次,约占全省投诉总量的1/3。
武汉市城建委表示,由于前些年城建基本停滞,近两年为弥补历史旧账,建设项目较多,2013年全市工地数量达11012个。出租车司机陈师傅反映,有的城建项目不分昼夜施工,影响出行和生活,晚上睡不好觉,觉得“路堵心更堵”。
一批“短命建筑”背后也有政府大拆大建的影子。上世纪云南第一高楼——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宫已于今年9月爆破拆除,“寿命”不到30年。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辽宁科技馆等也因为种种“需要”而“短命”。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也指出,城市更新改造基本上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使许多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被拆除,对原有形成的城市特色、历史文脉保护不够,缺乏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尊重。
其实,全国不少城市存在规模大、周期长、影响广的“大拆大建”现象。国家发改委课题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每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
民生、财政、环境多重透支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与欧美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城市面貌及基础设施亟待改观。但若大规模城市建设过于激进,出现过度透支,还须警醒来自民生、财力及环境的拷问。
大拆大建需要巨量资金投入,短期内累积形成高额债务。根据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该市三年城建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相当于全市每人2万多元。
另一方面,为弥补建设资金,地方政府更加依赖于土地财政。武汉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12年土地出让收入352亿多元。而今年仅前三季度,土地出让价款就已达493亿元,同比增长63%。
城市建设要算的不仅是经济账,还有环境成本、民生成本,甚至拆迁等引发的社会成本。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认为,这些成本要么交给下一任解决,要么由百姓承受,这为城市健康发展留下巨大包袱和隐患。
摒弃“长官意志”体现民意分量
大拆大建的背后,透视出一些城市出现脱离实际、急躁冒进、罔顾民声等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城市定位一味拔高,超越实际。江苏小康与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治认为,从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到国际化大都市,一些城市“定位”不断加码,随之而来的是城建计划不顾实际,超出公共财政支撑和民众承受能力。
——浩大工程“一人决策”,民意分量不足。“城市规划应尊重民意,论证过程要倾听民意,具体实施需便利民生,而不是领导想干就要干成。”南京市政协委员马健表示。
——工程投入“一骑绝尘”,民众幸福不增反减。不少地方城建投入大幅领先民生投入,源于其“看得见的政绩、摸得着的利益”。一家都市网站对所在城市建设的调查显示,当地有48.7%的网友直呼没有感受到城市建设带来的幸福。
多位专家认为,城市规划建设应摒弃长官意志,倾听民意,一味强调速度和规模,只会在现代化的“陷阱”中迷失方向。 (据新华社北京20日电)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