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因病去世留下欠款 湖北年迈父母艰难还债8年不辍
图为:朱耀堂、吴清安省吃俭用还钱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王永胜摄
原标题:儿子2005年因病去世 留下11万多元欠款
图文:年迈父母艰难还债8年不辍
“我们熬了8年,现在快熬不动了,可是这债还没还完……”前日,69岁的老太太吴清安说。
吴清安和老伴朱耀堂是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上独山村人。1986年,18岁的独子朱方国被查出患白血病,他们先后东借西凑了36万元,为儿子延续了19年生命。2005年儿子去世,留下11万多元外债。尽管有些债主示意不必还钱,但两位老人省吃俭用,8年间还了约8万元。
为儿子治病19年
东借西凑36万元
1986年,儿子朱方国从汉口打工回来,感觉身体不适,医院诊断为白血病。对这个贫寒农家来说,这几乎是灭顶之灾,“我们第一反应就是不治了,反正也治不好。”但医生说这是慢性病,治得好的话可以活一二十年,朱耀堂和吴清安决定尽力诊治。
儿子每年要住三次院,家里每次都要找亲戚乡邻们借钱;病情稍一稳定,儿子就到外面去打工挣钱。老两口在家里更是百般辛苦,朱耀堂会篾匠手艺,起早贪黑地做活;吴清安则负责种地,收获的粮食蔬菜舍不得吃,挑到一两公里外的街上去卖钱。每次卖得一点钱,就计划着把谁家的钱先还上,可还来不及归还,马上又是一次新的住院花销。19年下来,给儿子治病总共花了36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借的。
在家里,老两口甚至连米饭都舍不得煮,而是“箍粉头”—— 将大米碾成粉,加入南瓜和菜叶子等,调成面疙瘩吃。即使这样,只要看到儿子的病情没有恶化,老两口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1995年,他们还和村里人一样建了一栋2层小楼,不同的只是楼房外墙没有粉刷,红砖裸露在外,门窗则直接从老房子中移过来。当年,他们还为儿子娶上了媳妇。
攒两三百元就还债
还一笔债跑一二十次
这样艰难的生活又持续了10年。2005年3月28日,37岁的朱方国发病离世,留下一个8岁的女儿,还有11万多元的欠债。
吴清安说,“那个时候我整个人都是傻的,不敢看儿子的相片,不敢听别个的孩子叫妈,更不敢在孙女面前哭。我只能跑到地里,一边喊儿子的名字一边哭。”她说自己不止一次产生随儿子同去的念头,但最终支持她活下来的力量,一是年幼的孙女,二是那些好心债主。
11万多元债务,有的是老两口出面借的,有的是儿媳出面借的。一些债主对他们说,把自己的日子过好,钱的事先不要考虑。村民朱传勇说,“其实很多人的意思很明显,那钱就不要还了,毕竟乡里乡亲的,他家的情况大家看在眼里。”
但老两口没有这么想,他们没有账本,但每一笔账都记在心里。“别个借钱给我们,已经是帮了我们家了,怎么能不还?不还的话我们到死也不安心。”
老两口更加省吃俭用,每次手里攒到两三百元,赶紧给债主送去,借一个亲友几千上万的债,他们经常要跑一二十次才还上。
故事感动乡里
企业家愿承担余债
2009年,35岁的儿媳吞吞吐吐地对吴清安说想改嫁,她爽快地表示支持。“她那时明明知道我儿子有白血病,依然愿意嫁,是我们家的恩人。她这么年轻,应该再找个好人家。”
儿媳走了,所有的债更是全靠老两口了。朱耀堂曾是篾匠社的员工,退休了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社保金,这是家里最重要的收入;吴清安仍然成天在地里忙活, 但现在翻不动土地了,秋播工作一直难以进行。两人身体都不好,朱耀堂有脑血栓,吴清安有心脏病,两人每月吃最廉价的药,也要100多元。
最大的欣慰是孙女乖巧懂事,16岁的她如今已在汉口读中专,每月生活费400元,老人和媳妇各出200元。孙女回家时,也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候,吴清安会上街买四五块钱的荤菜。就这样,老人每年省出约1万元来还债,到今年只剩约3.5万元了。
老两口的故事流传开后打动了许多人。张湾企业家余志华表示,将替老人还清这3.5万元。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