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四大学生舍弃月薪过万工作 做中国最温暖的包子

2013年12月18日 08:31
来源:长江网-武汉晨报 作者:谭在龙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富二代包子哥:

要做中国最温暖的包子

看着自己辛苦制作的包子,郭立恒(左三)和三个伙伴高兴极了。 本版摄影记者陈亮

6月26日,郭立恒在包子铺忙乎着。

“阿姨,您要的花卷都凉了,您等等,热乎乎的就能出笼了。”12日,暖阳洒在二七路“蒸好7”包子铺,郭立恒团队新招的大学生员工正热心地招呼买包子的街坊。

郭立恒,27岁,“富二代”,家族企业资产过亿。今年5月25日,他和大学相识的三个85后韩俊、程栋、袁青尉,舍弃月薪过万的工作,合伙开起了这家仅十平米的包子铺,自己调馅、售卖、当小工。

今年6月27日,武汉晨报独家报道《舍弃金饭碗,4个85后去卖包子》,勇气、执着、勤奋、踏实,现实版的“武汉合伙人”故事传遍大江南北。7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今日谈”栏目就此事发表评论,呼吁年轻人有梦想就要去追,多让梦想“晒太阳”。

半年过去了,“蒸好7”有了两家正式店、1个面点培训中心和1间中央原料厨房,人数也由最初的“4兄弟”发展到现在的21人。郭立恒说,感谢武汉晨报的报道,传递了他们逐梦的心声,也帮他们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两家正式店营业以来,每月有20余万元毛利润,不过因为对原材料要求苛刻,除去必要开支,分到每个合伙人手里的钱不足3000元。“但不管如何,破包子不卖,冷包子不卖,超过两个小时的包子不卖,隔夜的包子更不能卖,我们要做中国最温暖的包子!”

今年11月11日以来,“武汉合伙人”针对店面附近社区内的低保、空巢、残障等群体,发起了“每家店、每天对接15个人3个包子”的行动,“不管以后发展怎样,只要包子铺存在一天,这个行动就要进行一天。”

创业之初,扛面、售卖等各种活都是4个合伙人自己做。

昨天早上,郭立恒给附近社区低保等人群免费发包子。

 
[责任编辑:刘慧] 标签:包子 武汉 舍弃月薪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