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深入城市骨髓变革 200城市来武汉学“城管革命”


来源: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人参与 评论

江岸环卫洒水车冲洗新吉庆街。通讯员宋宏雷摄 编者按:是大都市还是“大县城”,临界点不仅是地域的大小,更有关于城市整体精神面貌的展现,是整洁还是凌乱,是朝气还是暮气。 2011年7月,武汉开启一场深入

江岸区城管执法大队制定道路红黑榜。记者何晓刚摄

《《《 转变

说起城管“第三方检查考核”,几乎所有的城管人都会头皮发麻。它形式史上最神秘:谁来查不知道,查哪里不知道,什么时间查也不知道;它标准史上最细致:一个烟头、一块油渍都是扣分项,半点不能马虎;它奖惩史上最严厉:排名长期摆尾,街道办主任甚至会丢帽子……

从过去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考核模式,过渡到在全国首创用“第三方考核”模式来检验城市管理常态化水平,这一新模式的创立不仅提升武汉城市管理水平,也提升了武汉城市城管形象。“不少大城市来武汉学大城管,学什么?第三方考核就是精髓”,市城管委一位负责人说。

《《《 探访

《《《 对话

第三方检查员奇招迭出

经记者再三努力和市城管委审慎考虑,6月25号早晨9点记者终于和第三方检查员“接上了头”。

说接头丝毫不夸张,因为检查员要去哪条路段,记者事先完全不知情;检查员是谁、代表哪家机构、如何联系,记者事后也完全无从得知。

而在城管系统内部,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的信息更是滴水不漏。它是由市城管委通过全国招标方式选定的,为了确保客观性,除了市城管委少数几个核心人物,一切信息保密。

检查员是一名年轻男子,身穿T恤牛仔,手上拿一个半新不旧的手机,看上去如同寻常路人。像他这样的检查员,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有大约百名,分为早晚两班,每个人当天的检查区域,会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发到手机上,检查范围也会经常轮换,同一名检查员不会在一个路段检查两次。

这样缜密的布局,令基层城管系统深感头疼。“以前内部考核只在上班时间来检查,现在一天到晚神经都是紧绷的。”江汉区长兴街副主任刘文胜说。

在青山区建设一路临江大道路口,检查员自北向南开始“扫街”。他手中的一份考核表,涉及到城市管理工作的21项内容,包括垃圾容器、道路破损、井盖残损、乱贴乱画之类的“精细活儿”。按照不少城管队员的说法,“以前只管占道和路面保洁,现在连一块地砖都不放过。”

在一个花坛边,检查员停下来,用手机对准地面迅速拍了一张照片。记者注意到,地砖上有一块油渍,在“路面清洗”一项中被扣分。建设一路栽植树木较多,有的行道树被砍掉后,留下一块裸露的泥土,这种情况也被扣了分;按照新规定,必须用花砖盖起来。“以前大家都认为地上有垃圾才扣分,现在还必须做到清洁美观。”检查员说。

在拍照取证的过程中,检查员必须掌握一些技巧,避免基层城管工作人员“反侦察”。例如走在路上的时候,他们会尽量装作不经意,大多数时间假装低头玩手机,也会用买菜、找房子、旅游观光等掩饰身份;被人盯上了,还要尽快想办法脱身,“简直就像演谍战片。”

在城市综合管理这张考卷中,全市的主次干道和社区每月要接受2次大考,汇总成一份“成绩单”上报到市城管委,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排名。

排名靠后分管区长大会检讨

这份“成绩单”分量几何?在大城管考核中,月度考核居末位,分管区长、街道负责人要在大会上检讨发言;3次以上考核不达标的街道和主次干道,相关责任人还有可能“丢帽子”。

因此,以往城管系统内部考核时,总有人讨人情,也总有人叫“不公平”。自从改由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打分,“弹性空间”消失了,所有的问题都被拍成照片,在数字城管平台上见真章。

城管系统内传言说,第三方考核实施后,因为排名靠后,中心城区的一名街道办主任一夜白头。传言或许有夸张成分,但其严苛可见一斑。对此,江汉区汉兴街道办副主任刘文胜深有感触。

“前两年大城管排名,全市30条二类街道,汉兴街始终在后五名摆尾。”2011年8月,因为考核排名最末,江汉区被罚50万元,副区长还在全市大会上作检讨。“区里下了硬指标,要我们把排名提前10名。”

2012年夏天,接管城管工作不久的刘文胜一上任就连轴转。他回忆说,第三方考核一来,简直不分白天黑夜,传上来的问题照片,有时是清早,有时是中午,有时甚至是晚上九十点钟。“那时候汉兴街有几条占道夜市总被扣分,我们没办法,只能整晚整晚地守,几个月下来没睡一个完整觉。”

更令他棘手的是,第三方的检查项目非常细致,汉兴街过去的管理模式有点招架不住,盲道、背街小巷、老旧社区、违法建筑……在这个城乡结合地带,原本被忽略的部位,全部成了扣分点。

“简直措手不及,这个问题压下去,那个问题又冒出来。”为了适应第三方考核,街道的管理思维几乎被颠覆了,在开荒式的整治中,所有执法队员和协管员都调动起来。“为了管好盲道,我们写提示语、招聘志愿者,三不五时上路劝导。油烟污染扣分,我们主动进社区给居民装烟道。城管队员执法结果全部要拍照片上传到街道指挥平台,内部先考核一遍。”去年,汉兴街终于打了“翻身仗”,两次冲进了二类街道前5名,可用刘文胜的话说,“现在仍然每时每刻都有压力,一点都不敢放松。”

市城管委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不少街道开玩笑地说,这套办法简直是在“整人”,但正因为标准制定上明晰客观,他还没有听到关于第三方考核不公正的说法。

对于第三方考核是否太严苛的问题,市城管委市容督察处工作人员李军解释:“我们跟第三方交代,在检查中不需要刻意挑刺,而是客观地记录问题;如果街道正在积极作为,例如路段上有环卫工正在打扫,这种情况是不扣分的。”

打招呼的领导

被扣几千元

第三方考核是如何运作的,又是谁去监督它?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市城管委市容督察处副处长李华芬。

记者: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都是同一个系统,如何规避说情风?

李华芬:第三方考核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城管系统内部上至区领导、下至基层队员,都不当一回事。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这是一套不怕得罪人的考核办法。一个区局的领导跟我打招呼,说某某路段是他负责,我说我知道了。年底考核他被扣了几千块钱,他问我,不是跟你打过招呼了吗?我说,你是说过,但又不是我打分,是第三方打分。有了第三方,我们确实可以做到更公正。

记者:考核后动了真格没有,有没有人受处分?

李华芬:去年10月起,市城管委根据第三方打分,对全市8000余名城管员进行考核。以往大家总以为出了事都由协管员顶着,这次江夏区一名正式执法队员因双月考核不合格,被扣发绩效工资,并调离工作岗位。

记者:时间长了,第三方会不会被基层认出来,如何应对?

李华芬:招投标的时候我们就告诫过,如果私下和考核对象联系,别说项目做不成,今后就别在武汉立足。检查员们偶尔也会被认出来,塞些饮料、香烟等“小意思”。哪怕一瓶水、一盒烟,都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事情经过,塞东西的人的特征,上报给机构,再由机构负责人上交到督察处,由我们督察处与街道对接。这套办法就是要狠得下心来,要做就做彻底,如果做不彻底,就没有任何意义。

点睛

“城市管理工作本身需要面向公众、接受全社会的审视,它的考核机制当然也不能够自娱自乐,而应建立一种更超脱的模式。第三方检查考核的开放式、多元化、全方位特征,让它成为今后行政管理中的大趋势。”武汉科技大学博导、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顾杰教授说。

(通讯员 叶火生 易望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熊丹丹]

标签:武汉 深入城市骨髓 汉学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