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武汉”躁动 25年一觉复兴梦


来源:《决策》

人参与 评论

策划人语武汉正在发生大变化。 大建设、治庸风暴、打造最优投资环境、推出“城市英雄”、建设概念性城市新区、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一连串看似不相及的事情,如果鱼贯而出,以某种姿态接踵而至,

记者在武汉采访时看到,每个地铁工地的围栏上,都将竣工时间标示出来。换句话说,武汉正在跟时间赛跑。

从表面上看,这是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实则是武汉在与城市扩张的速度赛跑。到2009年底,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0万,要想实现发展的加速度,必须首先实现道路畅通的加速度。更进一步说,武汉是在城市赛场上与竞争对手赛跑。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改变的不仅仅是有没有“大”字作为名称,实质上是武汉正在变得敢于表达自己,变得更有信心和有底气与一流城市展开竞赛。两年之前,“大武汉”一词,很少出现在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政府公文与领导讲话中,更多的是学者和媒体的讨论。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大武汉”成为常用词。

追梦需要一个标杆

从海关大钟楼到武汉长江二桥,就是著名的汉口江滩。在全中国,只有上海、武汉两座城市拥有这样一块建筑独特的城区。按照武汉市的发展规划,汉口沿江一线,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之相对应的武昌滨江一线,将建成武汉的中央商务区,606米的绿地“长江之心”已经打下基桩。武汉正在期待5年后,长江两岸能够出现与上海陆家嘴一样的城市天际线。

据说,最开始的“长江之心”大楼设计高度是超过上海中心大厦的,但最终方案还是变成第二,其中也许正蕴涵着上海、武汉两座城市的微妙关系。

因为在武汉的潜意识中,总是把自己与上海并列提出,从中不难看出,大武汉热切期待能够回归当年仅次于大上海的历史荣光。

被大武汉视为标杆城市的大上海,同样在2011年开启了以纽约和伦敦为目标的世界级都市的回归之路。对于上海世界级都市如何炼成,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第一次造访上海时说,一个成功的城市取决于三个要素,优越的地理环境,勤劳的城市人民,再加上优秀的城市领导人。

大上海如此,地处中部的大武汉,更需要如此。

顺着这个思路,在历史的血统里,在地理的细节中,把脉武汉会发现,实现复兴梦,除了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外,这座城市还需要庞大的经济体积,深厚的腹地,优越的交通,资本与人才的自由流通,更需要在全球化的城市发展中提炼出自身的城市精神和文化。而当下武汉首先需要冲破的,就是内陆意识和制约企业家突起的“天花板”。

武汉的自我救赎

■本刊记者邱积敏

“把它看完,因为每天看,看着心里发烦,睡不着觉!真的彻夜难眠!看到不足,看到了问题,甚至看到了我们丑陋的一面!不痛下决心,不坚决解决,我们不可能跨越式发展!”操着浓重的武汉口音,新任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脱稿后,表情严肃地警醒着坐在会场下面的武汉官员。

这天是4月6日,武汉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阮成发口中的“它”指的是新华社湖北分社撰写的《武汉市投资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此为起点,武汉进入一场前所未有的问责风暴之中。

风暴的指向却不单是官场,用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的话说,要“打造‘大武汉人’”。

谁也理不清这是武汉第几次反思。此前均无功而返,这次呢?武汉能否从反思走向自我救赎,值得拭目以待。

整肃官场“第三种状态”

在4月6日的武汉市委扩大会议上,阮成发讲了很多掷地有声的话。

“在责任制面前,干部‘人人自危’有什么不好?如果大家都松松垮垮、讲话不算,出了事没人处理,大家都‘不自危’,那么事业如何保证?领导干部‘不自危’,那么人民群众就会‘人人自危’。如果我们都殚精竭虑,尽职尽责,人民才会满意。”

“我是全市总责任体系的第一责任人,我没有退路,也不想给自己找退路。当市委书记不能做老好人,怕得罪人,我已准备‘遍体鳞伤’,只要武汉能好!”

刺痛阮成发的有许多因素。

2009年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曾报道,在一次企业家座谈会上,一位民营企业家在谈到武汉投资环境时哽咽了,直接落泪了。

2011年湖北省“两会”上,李鸿忠不忌讳地称,“现在全国的白色家电中心不在武汉,而是在合肥,为什么?合肥市委市政府算大账不算小账,在投资环境方面抢先一步。我们解放思想还不够,这个白色家电中心,可以说是拱手让人的。”并要求武汉打造全国投资环境最优城市之一。

种种事情都表明,武汉吏治改善已刻不容缓。

2011年春节后,武汉市委组织四大班子领导就投资环境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2月28日,阮成发到新华社湖北分社调研,亲自点题,委托其进行武汉投资环境专题采访,最终形成《武汉市投资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

阮成发说,报告列举了行政、法制、财税、金融、人文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尤其是干部作风。“武汉投资环境的问题就像人病了不舒服却查不出病因,这种‘重症肌无力’的病症其实更危险。”

以此次市委扩大会议为标志,治庸风暴刮起,利剑直指干部“第三种状态”。“治庸关键在于消除干部队伍工作表现上的‘第三种状态’——干不好又不交‘枪’,占着职务岗位不作为。”阮成发称,“要通过‘治庸计划’,使干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干得好,要么交‘枪’,不能有第三种选择。重在一个‘治’字, 使庸下能上,减庸提能!”

根据武汉《关于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推动武汉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治庸风暴”将会贯穿2011年全年,分为四个阶段:4月6日—4月30日为动员阶段,5月1日—6月30日为自查整改阶段,7月1日—8月30日为检查追责阶段,9月1日—年底为建立机制阶段。

为了强力推进责任风暴与治庸计划,武汉专门设置一个办事机构,称之为“治庸办”,还专门开通治庸投诉热线、网站和信箱。这部热线电话自4月11日开通后,3天之内就接到了市民的投诉举报600余件次,热得发烫。

4月19日,治庸风暴开出第一张“罚单”:对3个区、5个市直部门的39名责任人进行问责,其中调离现职工作岗位7人,辞退1人,停职反省一个月的2人,并责成6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作出公开检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魏玮]

标签:武汉 复兴 躁动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