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洋奶粉反垄断无关“护短”
“涨声不断”的洋奶粉再不换个调调,发改委就要“拉闸限电”了。近日,发改委证实,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正在对合生元等几家奶粉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
洋奶粉这几年的涨价步伐,不亚于“神九”、“神十”的飞天速度。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合生元等洋奶粉连番涨价。
价格上的潮涨潮落,本来是市场交易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洋奶粉涨价让国人如此不爽,不能简单理解成家庭个体养娃成本的飙升。事实上,全球婴幼儿奶粉消费量增速最快的,就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中国是婴幼儿奶粉的一个新兴市场,目前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婴幼儿配方奶粉消费国。如果洋奶粉的纵向垄断成为行业规则,对中国来说,就不仅仅是个国产奶粉产业安全不安全的问题。
发改委对垄断的每次“亮剑”,多少总会招些非议,道理大家都懂。但这次是否还是“怪人家长得太漂亮”,恐怕也不能过于小人之心。有人说,6月20日,九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生产的实施意见》中,已经着力于加快奶粉企业的兼并重组、对进口奶粉企业的监管、采用药品管理办法来监管乳粉企业等,透露出某种笃实的信号:比如美赞臣、惠氏、雅培、多美滋等,他们在国内的工厂生产线有的是干粉混合包装设备等,即只负责分装进口奶粉,这就显然不符合“新政”。这次的剑指洋奶粉垄断,或为“续集”。
但笔者更乐于解读为这是一场纯粹的市场净化行动。
一者,针对洋奶粉,这是第一次,但针对纵向垄断,这不是第一桩。垄断有两种,一种是类似当年韩国三星等6家企业操控液晶面板价格的横向垄断,商家同行联手;另一种是类似茅台等高端白酒企业与交易相对人采取固定价格、最低限价等行为的纵向垄断。《反垄断法》第十四条限制的就是“纵向垄断”,即上游供应商直接或间接利用其供应优势地位,剥夺下游分销商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定价自主权。此前,发改委反垄断局初步给出的“这些企业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价格偏高,从2008年以来涨价幅度达30%左右”的理由,对认定洋奶粉垄断事实而言,未必够“铁”,但生产商要求销售商固定价格的做法,显然于法不合。此外,既然茅台2.47亿、五粮液2.02亿的罚单能开,到中国就变得“全球最贵”的洋奶粉,自然也没有什么豁免权可言。
二者,发改委对洋奶粉的反垄断调查,未必是裨益国产奶粉的好事,起码眼下还不能算是。道理并不复杂,尽管奶粉需求上的弹性不是很大,但如果洋奶粉的价格能因反垄断而“降火”,其市场份额显然会更为稳固。国产奶粉在价格或性价比上的所谓“优势”,也会顺带着拉下一些成色。这对市场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事情。价格平稳了,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洋奶粉“亲民”了,国产奶粉要想重建市场信心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考验。说到最后,只要没有人为变数,市场会更为健康而有序。
这是些让人比较着急的数字: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前的30%左右,跃升到50%以上,而在高端奶粉市场,这一数据更是超过70%。奶粉无关国计民生,却也是另一种柴米油盐,笔者认为洋奶粉反垄断无关“护短”,不是说制度设计本身无涉感情,而是从更长远来看,任何边边角角的含沙射影,都救不了自己的产业——今日洋奶粉在中国的“天价”,谁说不是消费者跟着不争气的国产奶粉在“陪绑”呢?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