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根“铁线”锁定生态边界 将再建6座新城
推进立法
合力保障生态建设
作为一座滨江滨湖城市,武汉因水而兴,受水之扰,3500年的文明传承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人水相依、人水相搏的治水史。
市十二次党代会,武汉确立建设“东方水城”的目标:把水治理好,把湖管住,实现“一湖一景”,构建气势恢弘的大都市水岸景观,重显大江大湖的城市风貌,为打造美丽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战略支撑。
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发展不能以生态破坏为代价,更要避免重蹈“边治理边污染”的老路。要坚决守住全市166个湖泊,“湖泊一个不少、水面一寸不减”。
依法治水、依法护湖,武汉在全国率先建立比较完备的水务法规体系。相继出台《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等7部地方性涉水法规,《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4部涉水政府规章。
去年我市制定《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为湖泊划定水域“蓝线”、绿化“绿线”、建筑控制“灰线”3条保护线,今年将延伸到新城区,覆盖全市166个湖泊。
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前不久,9800亩的东湖子湖后湖,在一根“蓝线”的助力下,拆除160余米长、4米宽的围埂,与分隔多年的30亩鱼池水面“合体”,连成一片完整水域。市水务局局长左绍斌明确表示,水面已成一体,就应保持其貌,不能再动土方。
今年,我市将湖泊保护工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166个湖泊的官方“湖长”名单,向社会公示,作为守护湖泊第一责任人,接受全民监督。以“湖长制”为基础的责任链条环环相扣,形成“重拳治湖、铁腕护湖”的合力。
水网山系林带
全景构建生态廊道
武汉,一城江水半城山,群山环抱,龟蛇对峙,深入城市心脏的东西向山系撑起城市脊梁。
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格局,令城市生态廊道的打造拥有了更多可能和动力。水网、山系、林带,将城市生态景观单元勾连,立体的生态网络体系正在形成。
“大东湖”生态水网、汉阳“六湖连通”、金银湖水网“七湖连通”等重大水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它们成为武汉地区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全国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参考和范例。
近年来实施的“清水入湖”工程,截断入湖排污口290个,日截留入湖污水60余万吨。前日,最新截污日程表出炉:最迟明年9月,实现东湖、南湖、墨水湖、龙阳湖、汤逊湖主要排污口截污。
武汉,山水相依。主城区,58座山隐于三镇;新城区,229座山绵延起伏。华中农大教授、博导高翅评价,武汉实施的以蛇山南坡绿化为代表的山体绿化,构筑起武汉最具特色的山水十字轴。
今年,我市投资10亿元启动“山体修复”计划,重点修复治理公路、铁路、水路沿线,开发区、风景区、居民区可视范围内的破损山体,进一步实现显山透绿。
已建成的全长90公里的三环线绿化带、正在建设的全长143公里的四环线林带,都为江城构筑了一道道美丽的绿色生态屏障,形成一条条“环城生态廊道”。
2015年,第十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我市举行。作为主会场的张公堤森林公园,眼下已粗具雏形。建成后,它东至汉口江滩,西至汉江江滩,长20余公里,宽约百米,将与汉口江滩公园、汉江江滩公园对接,形成“绿色围城”的生态景观。市园林局局长苏霓斌自豪地说,它将实现多重历史性改变:张公堤沿线的历史性“灰带”变成现代版“绿带”;园博园周边的廉租房将变成“堤景房”……
越来越多的绿色福利,散落在这座城市的角落,市民信手拈来,感受着这座城的生态宜居。
相关阅读: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