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谋求由“中部中心”向“国家中心城市”转变

2012年06月13日 17:57
来源:新楚商网 作者:成正茂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心城市”只是个符号,城市的竞争还得靠实力说话,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武汉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武汉正谋求着,由“中部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转变。无论是中部的,还是国家的,武汉总是对成为“中心”有着强烈的诉求。

2012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北考察时表示大力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4天后,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部地区长沙是唯一进入前十的城市,武汉位列第二十。一边是国家领导人对建设国家中心城的表态支持,一边是官方智库将城市竞争力排位放在了同区域兄弟城的后面,这多少令武汉有些尴尬。

 尴尬

2011年3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正式批复,武汉在全国发展布局中的功能定位由以往的“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上升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中心”不仅仅是焦点,更是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认可。在中国,中心城市是指对较大地域范围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综合性职能的大中城市。有国家级、大区级、省区级和地区级等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目前国家级的中心城市有5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现在属于“大区级”别,而下一站的目标也是向“国家级”进发。

由中国社科院制作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竞争力报告》)至今已有10个年头,榜单是按照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科学技术、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综合区位、生态环境、商业文化、经济制度、政府管理能力、企业管理、对外开放12个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得出的。

在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教授看来,榜单依据各个指标综合测算,相对比较科学。

从2012年榜单的指标分析,武汉有3项竞争力进入全国前10强,是中部地区得分最多的城市,其中人力资本竞争力排名第6,科学技术竞争力排名第10,综合区位竞争力名列第9。但是综合实力仍然与长沙相差甚远。

长沙自2009年从17名跨越到第9名后,连续3年稳坐前十之列,而武汉近3年来却一直在前20名前后徘徊。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让长沙从众多指标中脱颖而出的,竟然是“幸福感指数”。据牵头《竞争力报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研究员、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介绍,关于城市竞争力的指数,最初由30个指标组成,后逐渐增加,“幸福感指数”的加入,也成为长沙跃居前十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了解,2010年,长沙因连续3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而获得幸福城市终身荣誉。

相比之下,武汉在最近由北京大学最新发布的全国28个大中城市“烦恼指数”中,垫底成为,全国最烦闹城市。据武汉社科院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并不高、失业率高、收入差距大是影响武汉市民“幸福感”的主要表现。

对手

能获得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对地区的发展,极具重大意义,正因如此,才让城市间的竞争变得激烈起来。

事实上,武汉长沙的竞争由来已久。

2007年这两个同处中部的城市群,同时获批为国家级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也将两地同时推上竞跑线。在武汉获准中部中心城市之后,湖南和长沙则在同时提出了构建国际著名城市和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很显然,长沙与武汉将在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方面展开竞争。相比之下,国家政策又一次向武汉倾斜了。

不可否认,由“中部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有基础和条件。例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领先中部的经济实力、全国前列的科教实力、承担“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和自主创新示范国家使命。但这并不足以构成武汉的核心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心城市”只是个符号,城市的竞争还得靠实力说话,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武汉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的版图中心,“九省通衢”常被作为武汉的优势。事实上随着国内交通的发展,武汉九省通衢的优势也在被逐渐削弱。

“陇海铁路的建成,陕西和河南就不再需要武汉,通过陇海线,陕西和河南就可抵达东部各省和出海口连云港,比走武汉快得多,也省钱得多。”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认为,在铁路时代,陇海、京广线的十字交会,使郑州的陆上交通一度优于武汉。未来五年,郑州更有着宏大的交通规划,重拾九省通衢甚至成为九州通衢,两城之间竞争关系明显。而在港口和航空吞吐量上,长沙目前超过武汉。

从地区产总值来看,武汉虽已跨过6000亿大关,成功迈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但是,武汉并未与其他城市拉开差距,例如长沙的地区生产总值就紧追其后。

在对未来五年工业总量的预期中,武汉的目标是15000亿元,长沙是超过14000亿元,郑州是12000亿元。但是武汉在发展速度上未表现出明显优势,与一些在经济总量中未超越城市相比,武汉的工业比重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

道远

“国家中心城市首先要在GDP总量上占到全国的2%以上。”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胡树华认为,尽管评价一个城市有多元指标,但是经济总量是最直接、最便于量化衡量的指标。

2011年武汉GDP实现6500亿元,而去年中国GDP总量为471564亿元,武汉仅占全国GDP总量的1.38%。发展不够依然是阻碍武汉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的第一要害。

对中心城市而言,辐射力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胡树华表示,“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就像是一个老大带着一群小兄弟,老大衣着光鲜,而其他8个小兄弟才勉强解决温饱,发展水平差距过大。”

目前,围绕京、津、沪、穗、渝,众星捧月般集聚起一批中小城市,形成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文化的增长极。武汉虽处“1+8城市圈”核心,和郑州等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城市圈的二线城市严重发展不足,很难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同时对周边城市辐射也有限。

“中心城市的功能决定了你要为其它地方服务,比如上海的GDP远不如浙江,但是上海依然是龙头,为什么呢?这就是辐射的力量,上海提供的服务,不仅要服务自己,还要服务周边,所以国家中心城市的任务的引领,集散,辐射。”李光说。

“‘大哥’代表的是一种责任、标杆、凝聚力和辐射力。以广州为例,它在吸纳就业、产业转移方面有较强的实力,辐射力也较强,说它是珠三角地区的‘老大’是可以的。但中部六省经济之间没有内在的有机联系,是典型的‘行政区化经济’,相互之间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不强。”罗教讲认为,中部地区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基本处于“吸纳”阶段,“辐射”作用尚不明显。

尽管武汉还有诸多软肋,但武汉的前景却被看好。5月18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湖北,在听取湖北情况汇报后,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努力实现武汉城市圈率先崛起,引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总理的指示无疑给武汉注入一剂“强心针”,武汉市也表示,力争年内出台2012版《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纲要》。与此同时,编制完善《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未来5年发展目标和任务措施。

“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号不是天然形成,也不是靠中央发文,更不是自我嘉奖,必须经过不断努力,使武汉的整体实力达到相应水平。目前武汉的定位,只是为其下个阶段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要想成为真正的“中心”,武汉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武汉 竞争力 国家中心城市 凤凰湖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