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公共自行车“夜不归宿”频发 运营公司无奈收缴

原标题:武汉公共自行车平均每天约有80辆“夜不归宿”

        图文:运营公司无奈自行寻找“流浪车”

近日,运营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武汉鑫飞达集团又派出工作人员,寻找逾期未归流浪街头的公共自行车,对于明显属于被盗和超期未还的公共自行车,自行回收。12月11日,仅在汉口北湖正街两侧小区就找回4辆流浪公共自行车。该公司表示,目前该公司平均每天约有80辆“夜不归宿”,被迫寻车属于无奈之举。该公司呼吁,请租车市民按时还车,方便自己的同时也方便别人。该公司同时表示,他们收车有严格程序,如有异议,可以到公司查询处理。

迫于无奈收缴“流浪车”

12 月11日,鑫飞达集团江汉办事处接到公司转来的群众举报后,在汉口北湖正街两侧的和风里、人德里、人智里等小区找到并收缴了4辆长期没有归还到自行车站点的公共自行车。经查询有的车属于已归还状态,但却出现在小区里,可以判定是被盗车辆。在和风里小区,他们发现一辆公共自行车逾期未还很久,已被换了锁,他们将此车一并收回。

16日下午,记者跟随鑫飞达集团武昌办事处,前往武昌杨园四美苑小区收缴一辆被锁在楼道中的公共自行车。工作人员吴国平在小区23栋5单元3楼楼梯间找到自行车后,用POS机读取了车龙头上的芯片,随后POS机显示此车已于7月30日9时07分在第140241号站点归还。吴国平说,显示已归还的车辆,不在自行车站点,却跑到居民小区来了,这显然是以异常手段弄来的,公司对此类车辆可以直接带走。他随后用扳手和锤子将锁链砸开,骑走了自行车。

“如一辆车超过24小时未归还,公司首先会通过市民办卡时留下的联系方式通知其尽快还车。”鑫飞达集团运营部负责人郑世举说,超过72小时,才会被认定为超时未还,该市民的保证金将被暂扣,公司巡视人员发现此车后,就会被直接收缴,公司也将通过电话告知市民。但有时电话并不能及时联系上借车市民,工作人员也会在收缴后通过小区物业、邻居等告知对方。但如果是被盗车辆,便会直接拿回公司,再度投入运营。

三天未还车辆会被收缴

“我们这样做,也是迫于无奈。”郑世举说,对于超期未还及被盗车辆,他们将其收回,才能使公共自行车发挥最大作用,让更多人享受便利。

他介绍,目前武汉城区公共自行车有9万辆。自4年前开始运营以来,整体情况不错,但也有部分借车人没能及时归还所借车辆,还有些车辆存在被盗情况,影响了更多市民使用自行车。2011年,公司改变办卡形式,要求办卡人员缴纳300元诚信保证金,发生不还车等不诚信行为时,便对保证金进行暂时冻结。但即使是这样,依旧有部分市民未能及时归还自行车。目前,每天均有二三十个市民举报城区内发现异常公共自行车,每天约80辆自行车在晚9点服务时间过后,未能回到站点。加上被盗自行车,这一数字更大。

据介绍,按照借车者和鑫飞达集团签订的借车协议,“长期借车不还(达72小时及以上时间)视为侵占公共财物,鑫飞达将报请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但为一辆自行车报请司法机关,花费的人力、物力甚至会超过车辆本身的价值,得不偿失。因此,该公司决定按照国内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的普遍操作办法,从2011年开始,将超时未还及被盗车辆强制收回。

呼吁借车者爱惜信用记录

在收车过程中,有市民不解,尽管自己超期未还,但也缴纳了300元的保证金。公司采用强制手段将车带走,那保证金还能再退还吗?公司这样做,是不是合适呢?

鑫飞达相关负责人呼吁,请市民爱惜公共自行车,爱惜自己的信用记录。有些市民因为种种原因超时用车长期未还,后来又发现车辆不见了,这种情况既有可能是被盗,也有可能是公司发现后直接收走了。如果是被盗,借车市民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公司收走,公司会同时锁定其服务卡的借、还车功能。因此,如果市民发现所借的车不见了,可以拨打服务卡背面公布的电话,或直接到公司,当面查询车辆状态,按照规定承担责任,或缴纳延时归还的罚金,然后选择重新开通服务卡,也可退卡。

律师建议提高逾期成本

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艾舟认为,公共自行车属公共设施,任何个人不能长时间无理由独占,所以市民把车骑回家的行为显然是不妥的。如果市民占用公共自行车的时间远远超出正常借还时间段,从法律可认定为恶意侵占。至于公司的收车行为,“只要过程不是太出格,应该无可厚非。”实在找不到联系人的,公司也有权依法处置自己的财产。

武汉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万雄也认为,自行车公司处置未及时归还自行车的方式,虽有小瑕疵却也可以理解,“为一辆自行车动用大量司法资源,确实存在得不偿失的情况。”他建议,自行车公司应完善相关规定,提高“超时未还”行为的成本,科学管理减少此类现象。同时,市民也应树立公共自行车是公用设施的观念,爱惜自己的信用,按规定借车还车。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减少“霸车”现象。(简俊晖 刘利鹏)

 
[责任编辑:张卓] 标签:公共自行车 公司 市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