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网站末日新局:利润难提升无法取得新突破
在规模和盈利的纠结之下,团购还是存在着让行业不断“诟病”的问题,一个是国内团购行业在过度竞争下毛利持续得不到较大的提升;另一个是在资本市场持续受冷的情况下,大多数团购网站始终无法得到新的突破
近日,团购鼻祖Groupon推出了一个新的工具,名为“商家影响报告”(Merchant Impact Report),参与Groupon团购的企业可以通过此工具查看他们的团购交易表现,并获得用户分析和利润评估。Groupon的这一举措,无疑是为加强与商家的联系增加砝码,试图更深入的帮助商家进行团购营销,进而扭转之前一度被传“庞氏骗局”的困扰。据了解,此工具目前只在美国和加拿大推广,其具体可以达到的效果还未可知。
就在Groupon不断努力加强与商家联系的同时,谷歌收购Groupon的传言却仍旧还未平息。尽管这则消息至今为止Groupon拒绝正面回应,但其强大的冲击力还是让国内团购业内大佬们打了冷颤,“如果连团购鼻祖Groupon都在寻求收购,那么市场情况比美国复杂十倍的国内团购网站们该何去何从?”
痛苦焦躁的国内团购
如果说2011年团购行业是“百家争鸣”的话,那么2012年的团购行业就是在“孤独守望,”一方面在煎熬中等待着资本市场的回暖,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寻求创新和自身运营体系的完善而努力的活下去。不过,单就整体2012年团购数据来看,整个行业似乎可以略微松一口气。
据国内团购导航网站团800发布的2012年度团购报告统计,2012年总成交额达213.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93%,全年总购买人次达到4.56 亿人,较2011年增长45%。而两大利好成绩在排除季节性因素外,主要是来自全年商户开团期数的大幅增加和团购平均价格上涨。
与此同时,国内团购行业的“马太效应”也进一步加剧。据统计,2012年排名前十的团购站成交总额198.4亿元,占全年团购成交额的92.8%,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是87.6%。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不但前10家的名单出现了更替(24券消失、F团与高朋合并),2012年前五家团购网站的总和占比更是高达74.5%,2011年前5家总和占比则是55.8%。金字塔尖的团购网站成交额不断集中,“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甚至在2012 年下半年在前后5家大型团购站间出现了月成交额1亿至2亿元的真空地带。
在这种情形下,业内普遍认为团购行业的整体大格局似乎已经成型,在未来也很难有某一家新的网站可以以黑马的角色杀入。而在目前排名前10的团购网站中,排名前5和后5之间不同的表现也分别代表了他们各自的运营理念,一派主张规模优先,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通过摊薄成本再寻求盈利;另一派是盈利优先,他们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都不高,一般在千万级别,他们的心态是,在没有强力资金支持的前提下,目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健康地活着,在稳住脚步的同时再尝试规模和其他业务的拓展。
在规模和盈利的纠结之下,团购还是存在着让行业不断“诟病”的问题,一个是国内团购行业在过度竞争下毛利持续得不到较大的提升,目前Goupon的毛利可以达到40%,而国内团购网站普遍维持在5%到8%之间;另一个是在资本市场持续受冷的情况下,大多数团购网站都没有足够的资本来进一步扩大规模,目前国内总体的团购用户已经连续几个月一直在4000万左右徘徊,始终无法得到新的突破。而随着团购发展地区的不断纵深,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据统计,2012年三四线城市总销售额达到99.41亿元,占总体量的46.5%,而此比例在2010年只有不到20%。三四线城市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团购网站们无力进一步拓展形成了巨大反差。
另一方面,团单数量的猛增和售卖时间的延长使得团购逐渐变为了常态化的优惠方式之一,也像是一把悬着的双刃剑。团购常态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团购成为商户逐渐认可的日常营销渠道,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常态化的团购优惠也使得网民的消费心理发生改变,同质化严重、品类重复的团购很难再刺激用户的消费神经, 这与团购成立之初用户“抢购囤货”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团购网站需要增加一些新鲜类的产品增加消费者的兴趣。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团购网站开始尝试通过自己的地面团队为消费者提供团购特价的生鲜蔬果递送服务,例如聚划算生鲜、团800专享团等等,试图通过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们重拾对团购的惊喜和期待。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