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倾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新引擎

2024.12.6 第268期 作者:熊佳艳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十一年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11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的成功案例展示及科技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武汉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武汉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

厚植科技沃土 汇聚创新资源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目前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前不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武汉在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中位居全球第13位,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集群中位列第5位。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武汉向“新”而行,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作为中部地区的科教重镇,武汉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并致力于将科教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依托资源优势,武汉已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155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34家、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载体500多个。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可直航全球五大洲。利用内通外达、高效便捷的区位优势,让科技创新之星火乘风之势在武汉“大火一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源源不息之势流向这座“未来之城”。

多重政策加码 多方合力向“新”

武汉市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的重要要求为基本遵循。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立以“用”为导向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的模式。加快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展,推动汽车、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武汉是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现有高校92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30万人。其中,“双一流”高校7所,位居全国并列第4,“双一流”建设学科32个。独立科研机构98家,总量位居全国第4。这些高校不仅为武汉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还在多个前沿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百家争鸣,各有所长,政企、校企、政校多方协同,合力推动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从国内首款7纳米高性能车规级芯片“龙鹰一号”,到第一颗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MCU(微控制单元)芯片DF30,再到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武汉汇聚英才智慧、企业所能,以多方心血坚韧向前攻克了众多“卡脖子”难关,频频交出一份又一份精彩答卷。

今年以来,武汉市科创相关的政策不断出台,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构建了更加完善、高效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有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武汉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的实施意见》《武汉市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方案,涵盖了科技成果评估交易、科技人才优势转化、科创实验室建设等多个方面。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达20个、备案中试平台已达156家。2023年,武汉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98.43亿元,同比增长62.23%,创历史新高,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武汉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正在围绕重点产业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同时,武汉也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同步发展,旨在培育出更多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武汉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们勇担重任、不断创新,共同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武汉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监制:林芳 熊丹丹   本期策划/撰文:熊佳艳   编辑:熊佳艳  技术支持:李成龙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