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长江大保护 湖北自然资源系统追“青”逐“绿”擦亮生态底色
2024.12.2 第267期 作者:王娟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十一年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首提地,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三峡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要使命。
牢记殷殷嘱托。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表示,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切实扛牢自然资源领域责任,锚定“共抓长江大保护”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能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截至目前,湖北长江三峡地区、长江荆江段和洪湖流域2个重大山水工程,湖北“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山东段—汉江流域、汉江中游水源涵养区2个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等国家重大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成为实施国家级生态修复工程最多的省份之一。
江豚逐浪、水清岸绿、山峦叠翠的生态画卷正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
绘就生态修复蓝图:规划编制“走深走实”
万里长江,活力奔涌。在推进“长江大保护”实践中,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打好统筹牌,通过“面、线、点”结合的方式,推动规划编制“走深走实”。
“面”上坚持规划先行。构建全域全要素的生态修复“骨架”,以此推进科学治理。“我们编制并实施《湖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同时组织市(州)及有条件的县(市、区)编制本级规划。”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已形成省—市—县三级生态修复规划体系,通过严格实施“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分区分类分级建立安全管控负面清单,严守自然生态安全底线。
“线”上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服务推进长江大保护任务清单、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见,开展长江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攻坚提升三年行动、在全国率先印发《湖北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行动实施方案》......一系列生态修复相关文件和办法,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点”上推动系统治理。当前的湖北,正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被纳入《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进一步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流域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湖北省自然资源系统以小流域为整治单元,形成“全域+流域”的整治模式,先后在宜昌市玛瑙河、公安县麻豪口镇崇湖等地开展流域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
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坚持高位推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同时制定“任务书”和“施工图”,确保各项规划落到实处。
打造生态修复样本:山水工程“逐绿前行”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知重负重的湖北,近年来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十三五”、“十四五”时期,积极争取湖北省两个山水工程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指导宜昌市、荆州市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打造特色亮点、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典型案例。
“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自获批以来,按照‘一江两廊三区多源’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实施了试点项目63个。”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试点累计完成生态农业示范区31.08万亩,修复长江岸线99.58公里。
这一“三峡路径”试点经验在全国山水工程推进会上进行交流推广。2023年,该工程试点子项目“枝江市金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全国首批15个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
而在近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山水工程第二批18个典型案例中,同样作为该工程试点子项目的“宜昌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成功入选,与此同时,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子项目“石首农田生态系统修复项目”也同步入选。至此,湖北省已有3个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
“截至今年10月31日,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39个子项目已全面进入完工冲刺阶段。”荆州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书写生态修复华章:绿色矿山“点石成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山水工程典型经验到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大步推进,再到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实施,湖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作为2023年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竞争性选拔入围项目,湖北“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秦巴山东段—汉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位于湖北十堰。
据十堰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10月,该示范工程项目已完成94座废弃矿山(矿点图斑207个)修复治理,修复治理面积504.73公顷(7570.95亩),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在湖北昔日辉煌的煤炭重镇——宜都松宜矿区,随着资源的过度开采,这片热土一度沦为废弃的工业遗迹。
“为改善区域环境,我们从矿山整治、生态修复等方面入手,科学诊断、整体设计、系统修复、分步实施。”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宜都市松宜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工程项目放大生态修复综合效益,有效解决矿区地质灾害,让荒芜之地重焕绿意,耕地、林地等宝贵土地资源得以复原,为矿区的绿色经济转型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一个个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过去满目疮痍的废弃之地,今朝已是碧水青山,成为当地引以为傲的生态福祉。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湖北,追青逐绿,步履铿锵。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是全省上下共同的愿景与使命,湖北省自然资源系统正以满腔热情,在这场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助力湖北迈向更加绿色的未来持续书写着自然资源新篇章。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