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亿万蓝海 武汉如何拿下“天空第一城”?
2024.6.7 第256期 作者:袁苑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十年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3000米以下的空域,一片新蓝海正在汇聚成型。
数百城同台竞逐,谁将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以“敢为人先”为城市基因的武汉,如何布局?
切入“新赛道” 武汉重磅出击
自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在今年年初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成为2024年热门词汇。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4、5月间已有十余个省市相继出炉“行动方案”“实施方案”,规划布局当地低空经济产业生态。这条崭新的万亿级赛道之上,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2024年3月12日,武汉市出台《关于支持武汉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政办〔2024〕25号),又于5月22日重磅推出《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武政规〔2024〕8号)(以下简称《措施》)。后者从支持低空经济重大项目落户、支持低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支持低空经济标准规范制定、支持设立低空试点航线、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低空经济产业金融支持、支持低空经济人才引育、支持低空经济企业投资技改、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集聚等九方面着手,护航武汉低空经济产业加速起飞。
布局“先手棋” 武汉“高位起跳”
事实上,“低空经济”对于武汉市而言并非新概念。经过多年发展,武汉市在低空经济赛道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政策优势。它们是武汉在低空经济赛道上攒下的“家底”,而随着行业迎来春天,他们也是武汉竞逐“天空第一城”的底气和助力。
园区配套设施提前布局,利于低空经济企业实现集群效应。在武汉经开区,始建于2019年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已于2021年5月建成投用。2023年,园区实行产能集中,释放近400亩工业土地,专注发展低空经济。这片占地面积近27万方,集办公楼、研发楼、装配车间、展厅、共享空间等为一体化功能的建筑群,能够有效承纳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等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企业入驻。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当前,无人机在文旅、影视、农业等领域的商业应用和在政府部门的公共应用,其价值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日前,在武汉经开区举办的低空经济开放日活动现场,无人机从天而降送咖啡、飞往武汉地铁16号线开展低空交通巡检、直升机低空转运伤病员……各式未来科技感拉满的画面引来阵阵惊叹,展示了低空经济将如何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想象。
随着应用场景的日渐丰富,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日渐扩大。在武汉,不仅生态环保、水务、电力等部门自己培育的“飞手”申请考证人数有所上升,大型能源、地理信息企业也在布局新能源、北斗等赛道时,为新技术、新项目上马培训“飞手”。同时,武汉多所学校也布局有相关专业,例如武昌职业学院无人机技术应用学院就建有2500平方米的无人机实训大楼,拥有60余亩室外无人机飞行实训场。
奖补政策配套金融支撑,为低空经济产业培育助力护航。《措施》中对在武汉落户的重大项目、在武汉建设低空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并实际运营的企业、在武汉设立的低空飞行器测试服务基地、位于武汉市的主导制定并获批准发布相关标准的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组织等各种低空经济产业相关主体,都设置了奖励和补贴,最高可达1000万元。
同时,武汉以基金集群的形式来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提出市、区共同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政府产业基金对低空经济领域初创企业的扶持,相比于短期财务收益更关注社会效应,比如相关企业、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对当地就业、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政府产业基金介入,能帮助企业更好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降低企业发展成本。“真金白银”给企业补贴和金融支持,为企业增信心,也为武汉低空经济注活力。
产业基础是“先手棋”,人才储备是“生力军”,配合对新形势的“速响应”,在这条万亿级的赛道上,武汉市已经抢先完成助跑加速,正借着“低空经济元年”的风口腾跃而起。
抢抓“窗口期” 武汉如何落笔?
日前发布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显示,武汉的“链接力”指数、低空经济企业聚集度跻身全国前十。
武汉优势明显,而要实现向前赶超,后续如何落笔将成关键。
推动在地传统企业依托优势转型升级,补强武汉市低空经济产业链体系。当前,武汉低空经济产业在航材关键零部件、核心设备、无人机和航空器制造等上中游领域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强链补链?要一手向外招商,一手向内盘活。低空经济赛道虽新,但其所需的关键技术却并非“从零开始”,推动武汉市在地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在新领域有所作为,既能为企业自身带来新增长点,又能补强武汉市低空经济产业链体系。
为此,《措施》大力支持符合低空经济领域发展条件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改投资,并给予相应补助,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专精特新“小巨人”申请工业技改补助,设备投资门槛由2000万元降至500万元。
充分发挥武汉丰富的科教与人才优势,挖掘低空经济产业链体系创新研发潜力。2024年初,武汉市将“加快‘三个优势转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是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的关键。在低空经济的赛道上,武汉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头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措施》中明确了对低空经济人才引育的相关政策支持,对产业领军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团队支持和综合保障服务;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等岗位技能培训和新型学徒制培训,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企业每人500-8000元的培训补贴。
探索建立健全低空领域相关标准体系,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打开天空”。进入地方立法是政策支持的又一里程碑,目前仍少有城市推进到这一阶段。规划这片新赛道上的“行道线”——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行业标准体系,规划好低空航线,建设起降点、飞行营地,打造低空“走廊”,让低空飞行器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是目前武汉发展低空经济的重中之重。武汉需加速为低空经济“立法”,实现行业的有序发展。
当前,武汉正着手制定武汉市低空飞行器空域划设管理办法,分类分级划设低空飞行器适飞空域;统筹规划多层次、多场景城市低空航线网络,探索推进固定航线“备案制”管理模式;建立飞行审批监管平台,提供空域和航线申请、飞行计划申报、飞行气象、空中信息及飞行过程监管等一站式服务等。
多年以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诞生于武汉历史的城市精神,也是刻画在武汉发展历程中的城市基因,在这片亿万级的蓝海中,也是真正实现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秘籍”所在。立足优势,补齐短板,跨越向前,武汉正以进击之姿直面迎击机遇与挑战,“低空”高飞正当时!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