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医生谈毛泽东死因:别问 中央没公布我不会说

2013年04月18日 10:45
来源:党史纵览 作者:余玮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他说:“最后主席心电图呈水平线时,是由陶寿淇、陶桓乐、吴洁、方圻宣布主席去世的。当时,医疗组的全体医护人员和值班的中央领导都在场。”

记者细看记录,只见上面写着:9月9日0:04时,抽吸两下,血压测不到;0:06时,自主呼吸完全消失;0:10时,心跳停止。这份记录,由医疗组全体医生一一过目核实,并亲笔签名。按当时的签名顺序,他们是:胡旭东、陶寿淇、方圻、吴洁、姜泗长、高日新、翟树职、李志绥、陶桓乐、王新德、薛世文、周光裕、朱水寿、徐德隆、李春福。

“主席逝世后,遗体保存先是决定保存一个星期,后来上面通知要求长期保存供人瞻仰”

9月9日下午4时,无线电波向全世界传达了一个重大消息——毛泽东逝世了。巨星陨落,举国悲恸。悬挂在天安门城楼红墙中央的毛泽东巨幅画像披上了黑纱,广场前高大的建筑物上一律下半旗志哀,庄严的国际歌声回响在北京上空。

“主席逝世时所在的房间,冷气顿时开得很足。我们当然懂得,这是保护主席的遗体。我们不走,我们守着主席的遗体。那个时候,真的很冷啊!主席逝世的第二天,在半夜,把主席的遗体移到中南海对面的人民大会堂,我们跟着去的。”说到这里,王新德沉默许久。

“9月11日起,全国各族人民吊唁、瞻仰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主席遗容坚毅安详,人民解放军战士持枪守卫两旁,7天的隆重悼念活动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医护人员都为他守灵,好多人都哭,泪流满面。”记者一边翻看他珍藏的所亲历的有关历史事件的照片,一边听着王老的一一叙述:“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沉痛的心情,来到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吊唁大厅瞻仰主席遗容,含着眼泪向主席遗体默哀、鞠躬、守灵,寄托自己的哀思,向敬爱的领袖和导师表达自己坚定的誓言。”

记者进而问及主席的遗体保存情况,王新德说:“主席逝世后,遗体保存先是由政治局决定保存一个星期,搞病理的几个专家都很轻松,认为没有问题。后来,上面通知要求长期保存供人瞻仰,他们就紧张起来,毕竟没有先例和成熟经验,后来参考了越南胡志明遗体保存方法及国内的经验成果。”据资料记载:确定将毛泽东遗体长期保存供瞻仰后,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由时任副总理谷牧领导,下设纪念堂建筑组、水晶棺制作组、遗体保护组、机电组等;每周由各组汇报工作,协调进度,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席遗体保护工作是中央交给卫生部主持,遗体保护组由北京、上海、长沙、广州有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在原新疆办事处进行研究讨论保护的技术措施,长达11个月之久。在这期间,遗体现场的工作,由保护组的负责人黄树则(时任卫生部保健局副局长)、吴阶平、林钧才(时任北京医院院长)3人24小时轮流值班,直至遗体移入纪念堂”。

“除了对主席负责,同时我还主要负责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云、邓颖超等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言谈之中,无论是对于自己成就卓著的医学领域,还是做中央领导人保健专家的经历,王新德始终平淡视之,极少为自己作注脚。王新德的夫人汤慈美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并出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和生理心理研究室主任。在采访中,有关话题也因她的插话而丰富起来,记者由此才了解到王老做保健专家的种种滋味:

作为中央高级领导的专职保健专家,精神压力是很大的,工作也很辛苦。常常还在午夜睡梦中,就被一个紧急电话叫醒,只说是到“那里”一下子,至于是什么事情,则不得而知。等到事情处理完毕后回到家里,已是凌晨三四点钟。但是,无论头天夜里如何忙碌,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一般不请假休息,因为不能说“我昨天晚上去给某某领导人看病……”云云。这是纪律,无论再苦也要坚持。而且由于接触人物的特殊性,即使是在普通人身上不成问题的问题,一旦到了他们身上, 也就成了问题;做的事情即使100%正确,别人也无法理解。

据说:有时中央保健局会拿来一份病历让保健专家看,但就只是病历,没有姓名。“保健局的工作纪律非常严格,你看就是了,从病历资料上你看出什么就说什么,不该你问的,绝对不要问。不过,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在那样的一种氛围内,再看看病历上的具体情形,即使心里有时候也明白这在为谁看病,不过,也是绝对不允许说出来的。”王新德介绍说,“我们这些保健专家是机动的,不专门负责某一个人,而是哪儿需要就去哪里:如重要会议(如中央政治局会议)、重要活动(如五一、十一观礼,还包括看节目)的值班;领导人外出(出巡、出访)期间的医疗保健。除了对主席负责,同时我还主要负责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云、邓颖超等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在那个充满动荡的年代,伴随王新德当保健专家的日子,夫人汤慈美在背后不知作了多少牺牲,受了多少委屈。据汤慈美讲,“文化大革命”中,国内政治形势混乱。作为中央保健专家,王老常常要出差。每逢这时,她从来不问(自然也不能问)丈夫要到哪里去,何时能够回来,她只是默默地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根据出差地大致方向——丈夫如果要去南方,就准备薄一点的衣服;如果是北方,就准备御寒的厚衣服。不知道丈夫的归期,这中间,也等不来一个电话。有一次,又逢丈夫出差,两个月未见音讯,与王老同去的教授的家属有些着急,问汤慈美:这么长时间不见他们的影子,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汤慈美沉着地回答不会有问题的。果然,他们平安归来。多年后才得知,他们去了广州,为越南的胡志明主席看病。

在汤慈美的回忆里,感受最深的当属周恩来去世后的那件事了:当时周恩来逝世,她悲痛之余,在家里摆了周恩来遗像和白花以寄托悼念之情。王新德从外面回来,看到此情此景,急切地说:“撤掉!马上撤掉!”汤慈美表示不理解,委屈地说:“我在家里,放个总理遗像怎么了?”王新德忧心忡忡地解释:他当时在毛主席医疗组,当时正值“四人帮”当道,如果这时他被“四人帮”找出一点点问题的话,就有可能被抓起来,这对于毛主席的治疗将非常不利;同时,万一出问题, 别人不知晓内情,会猜测:你是怎么被赶出来的?面对种种想法,他无法说得清楚。个人情感,在关系国家政治大局的时候,只能被置之度外,这是一种怎样的牺牲啊?

面对记者的感叹,王老只是淡淡地微笑着——“这些,没有什么好讲的”。他说,我只写学术论文,不愿讲“秘史”,我要是讲了,我可以出一本书,我可以因此而赚一笔稿费,可我不能因此而失了原则。因此,即使在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今天,他依然坚持原则,不想讲。说时,语气很淡,好像所有的艰辛,都不值得一提。他要做的,永远是尽到一个正直本分的医生的责任,挽救病人是他的天职。在此之外,默默地承受,默默地奉献,默默地搞着他的“临床研究”和“经验医学”。

遵守医道、人品高尚、医术精湛、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王新德,在为伟人们保健期间,保持一颗平常心,严谨不苟地行医,为中央首长所患的疾病作出一次次正确诊断……他的卓越贡献受到了中央保健委员会的多次嘉奖。

 
[责任编辑:曹镝] 标签:毛泽东 医生 不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