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成发新官上任 对干部说:你这把交椅坐不稳
对“太平官”机制说“不”——湖北襄樊公推县级干部纪事
“我现在是个透明的人”
采访湖北省老河口市市长施李国时,他刚上任17天。如果不是记者通过襄樊市委组织部找到他,他本来是不愿接受采访的。作为湖北省第一批公推产生的县市级"一把手"干部,施李国从今年5月进入初选程序起,就已经是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承受太多舆论压力之后,他更愿意从媒体视野中消失,埋头做事,尽心履职。但是,他也清楚,公推干部的“出身”注定了他将生活在公众的目光之下。
“我现在是一个透明的人。”他说。施李国适应并且喜欢这种“透明”的感觉。他认为,公推干部的特点就是透明:从阳光程序中产生,然后在公众监督中履行职责。“公开便于监督,监督强化自律。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社会监督的力量。”和施李国一起成为湖北省首批公推县市级"一把手"的还有杨述明。7月5日,襄樊市樊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依法选举原枣阳市委副书记杨述明为樊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同日,老河口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依法选举施李国为老河口市人民政府市长。老河口市和樊城区均属于襄樊市辖区。杨述明、施李国这两名县市级正职,是从348名报名者中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报名者包括140名省直机关干部和208名襄樊本地干部。跳出参选人的地域限制,将选拔范围扩大到市辖以外的省直机关,是襄樊市公推工作开全国先河之举,是在江苏经验上的突破。湖北省委组织部评价此举时称:“敢于打破本地政治生态平衡,显示了襄樊的气度和胸怀。”
施李国就是一名省直机关干部。他于1988年11月进入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历任该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等职。去年5月至今年5月在南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农业工作。身为“外来人”,能到襄樊当一市之长,他承认:“这个结果让我意外。这得益于一套严密而科学的选拔程序。”研究生毕业的施李国认为,襄樊市此次公推的方案设计非常合理,避免了“考试专业户”的出现。
一旦这种选拔机制成为制度,最“实用”的备考方法就是立足岗位,珍惜每一次工作、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据襄樊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梁建华介绍,通向市(区)长职位的过程里,一共有10道门槛:报名审查、一轮推选、二轮推选、答辩、组织考察、组织部备案、常委全委会决定、公示、向人大推荐人选、人大通过。“每一个环节的结果都通过媒体包括省市两级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向大众公布,我们感觉自己完全处于公众的目光之中。”施李国说。第一轮公推确定出的37名入选者,一起在襄樊接受民主推荐。他们要过的关是作5分钟的自我陈述。何以用民主推荐取代通常采用的笔试?
梁建华说:“实践证明,选干部不能搞‘一考定终身’,不能让‘考试型’干部钻空子;干部的能力怎样、为人如何,周围人心里有数。而且,我们比外省在民主推荐中增加了个人陈述,是为让推荐人对推荐对象有个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提高选人的准确率。”施李国告诉记者:“到现在,我都能一字不漏地记得我当时的陈述,因为我说的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陈述中,他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参与竞职的目的:在农村出生,大学里学农,工作后研究农业,下派时分管农业,与农民和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南漳县工作的一年时间里,围绕“三农”问题思考了许多,准备了许多,希望有一天能把想法变成现实,产生效益;一年的“县官”经历,让他太了解农民对增收的渴望、农村基层干部的艰辛,如果有机会为百姓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他一定“全力奉献自己的真情与汗水,智慧和力量。”朴素真切的陈述打动了评委。
经现场投票,得票前18名(省直6 名,襄樊12名)进入下一个特别的环节:调研和答辩。这些人选绝大多数具有本科学历,年龄在45岁以内,最小的只有34岁,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省委首次进行差额批复6月2日至4日,18名人选到老河口市开始了“模拟市长”的调研活动,集体考察1个乡镇、2家企业、1所医院和学校,座谈3次。然后用两天时间,围绕同一主题,站在市长的角度,封闭式地写出调研报告,交评委打分。调研报告的主题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老河口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它是由湖北省高校教授所出的3道题目中抽签决定后,由襄樊市委书记阮成发密传至省委组织部领导审定,6月5日“开考”前半小时密传到老河口,其间全是单线联系。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