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代表委员谈治霾:缺强硬手段 应与政府考核挂钩
原标题:治霾必须用铁腕 用好新能源
武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招雾霾治理——
6日,武汉再次被雾霾笼罩,9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均超过300,属严重污染,为今年以来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综合治理机制亟待创新。参加武汉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为雾霾治理支招。
朱义侠
武汉市人大代表
雾霾治理应专项立法
武汉市人大代表朱义侠说,治理雾霾需要强硬的法律手段,建议为防治雾霾、清洁空气立法。
伦敦烟雾事件使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该法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随后还颁布《汽车使用条例》、《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对控制伦敦大气污染和保护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也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今雾霾影响了大半个中国,可以考虑对治理雾霾、清洁空气质量专门立法,或者是对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的内容进行修订完善。
袁云光
武汉市政协委员
限号限牌不会影响汽车产业
如何治理雾霾?武汉市政协委员袁云光建议武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近来年,武汉市关闭了一批小型水泥厂等污染企业,下一步应继续将一批热电厂搬迁至武汉市外郊区地方。袁云光提出,一方面,应该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另一方面应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效率。对于社会普遍认为的雾霾“祸首”机动车,袁云光认为应该坚定淘汰黄标车。武汉市自销的汽车总量占工业总值的比例不到1%,限号、限牌不对武汉汽车产业产生影响。
民革武汉市委提出,目前武汉市需要加快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推进工业企业除尘设施升级改造。
黄萍萍
武汉市政协委员
治理污染要管得住顶得住
最近两周,武汉雾霾不散,PM2.5均在160ug/m3-300ug/m3之间,空气严重污染。武汉市政协委员黄萍萍认为,治理雾霾,武汉不缺人才,不缺技术,也不缺计划,最缺乏坚决的执行力。
黄萍萍说,年初武汉市通过了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共有37项措施154条事项,非常具体,但遗憾的是,政府没有向社会公开该计划的具体内容,就连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网站上也没有公布。黄萍萍认为,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应该在媒体上反复宣传该计划的全文,让市民知晓,共同遵守,全民监督。
同时,由于现存的管理机制无法高效运作,急需建立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增加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和协调的能力,武汉市政府要给力环保局,让他们对产生污染的单位能管得住、顶得住,真正提高计划的执行力。此外,还应制定空气质量评估办法制度,明确武汉空气环境承载能力,每日公布空气质量情况,每季评估空气质量污染状况,追查污染贡献源,实施监督管理,并与政府绩效管理挂钩考核。
她还建议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对主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单位给予资金和信贷方面的优惠,对于违法者可提高处罚金额和提升信贷门槛。
徐国平
武汉市人大代表
推进重污染企业环保升级
空气污染严重,连人才都留不住,一下飞机高铁就被雾霾吓走了。昨日,武汉市人大代表徐国平建议政府支持钢铁、石化、电力和水泥等企业实施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工程,并加大钢铁、化工、水泥等产业调整力度,尽快推进重污染企业环保升级改造和搬迁。
徐国平说,青山区空气质量在全市长期排名靠后。按PM2.5新标准,2013年1至11月,青山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36.5%,优良天数为122天,与全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47.3%、优良天数158天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青山区空气质量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辖区内有大批钢铁、石化、电力、建材等高能耗、重污染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排放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次是部分道路破损严重,建筑施工、渣土运输等造成的扬尘。
代表委员心声
给裸土工地盖上“罩子”
武汉市PM2.5来源主要有工地扬尘、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几个方面,就扬尘而言,所有工地、待开发土地、裸露着的土地,应由政府出台政策强制进行绿化或硬化,盖上“罩子”。各级政府应该扭转发展和保护环境“有冲突”的旧有思维,在引入项目上首先就应该严格以环境评价作为准入制度。
——武汉市人大代表詹兆雄
工地要强制使用降尘设备
既然已知PM2.5来源,就要有针对性的措施,产生污染的企业要外迁。无论是砂石开采还是建筑材料,都会产生极大的扬尘。环境卫生可以考虑推行法人责任制,各个单位切实负起责任来,建筑工地要强制使用降尘设备,不达标的就不能随意开工。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