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喊累、老师叫苦,课后服务托管如何破局?

2021.10.29 第171期 作者:刘毓琳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若要评个今年"最受关注话题","双减"得占一席。自政策落地以来,一场教育领域的改革在学校、培训机构、家庭展开,对家校双方都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特别是秋季开学以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开始推行的"5+2"模式,也就是每天至少2小时课后服务,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不少家庭的"三点半"难题,赢得呼声一片。不过,政策初心是回归教育本质,可具体落实时却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味"。

比如,有班主任疑不满个人时间被占用,在家长群里疯狂劝退晚托;有家长吐槽学校利用课后延时时间上课,孩子的作业负担反而变重了;还有学生举报学校强行收取课后服务费,正常的晚自习变成了补课时间等。

课后服务遭受诸如此类的吐槽抱怨,是学校策略不对、应付了事,还是家长不配合、致政策推进难?未来又该如何破局?

"5+2"给家校双方带来了什么?

"5+2"课后服务本质上是一项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民生工程。它为一个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课业减负——

还能帮助解决"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迟"带来的家长接送难问题。以往小学放学时间在四五点,而大部分父母的下班时间在五六点,这就造成了父母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的不衔接。课后服务便是缩短甚至消除了这种时间差,让家长接送能"踩着"时间点,省时又省力。

保障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家庭对校外教育资源的过度依赖,容易导致优质资源向高收入家庭倾斜,低收入家庭上不了或者上不了好培训班的局面,从而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教育失衡。课后服务能够弥补因校外培训支出而扩大的教育不平等,让教育成为普惠事业。

缓解家长们的经济压力。众所周知,校外动则一节课收费数百的培训班,给家庭增加了不少经济负担。教育部推出课后服务模式,实质是提供更优的公共服务,而不是如企业般追求经济效益,其需要家长承担的经济成本,自然远低于众多市场化运作的培训机构。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课后服务是与义务教育紧密相关的一种教育延伸服务,国家对它的定性是"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说,以前被用在培训机构超前超纲学习的时间,被拿来开发孩子的潜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了。

减负又减压,课后服务模式一经推出,便引得社会普遍叫好。不过,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进,一些有关家校协作的新问题出现了。

课后服务为何引来部分人吐槽?

任何还在探索期的新模式,都可能会遭遇一些"过渡期、磨合期问题",课后服务便是如此。

自秋季开学正式在全国范围铺开后,部分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遭到了家长、学生甚至老师的"抱怨"。

家长的吐槽主要在于,认为学校的安排与"双减"背道而驰,反而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比如过去孩子四五点放学,回到家刚好吃饭,做完作业还有休闲时间,10点前就可以睡觉;现在六点下课,到家就7点了,不仅睡眠时间被压缩,亲子时光、其他用来培养兴趣爱好的时间也缩短了。若是课后服务被用来开展各类针对性活动,倒也无可厚非,可迫于师资不足、经费有限,有些学校要么把这段时间变成"课堂的延伸",要么完全"放养",让孩子们自由活动,效率低不说,反而占用了以往用来完成作业的时间。此外,还有家长抱怨学校强制收费;课后服务质量不高,孩子在这期间的作业完成度不高、质量差等。

至于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校时间增多了,某些学校的孩子早上六点多到校、下午六点多才放学,按时长来看,强度直逼"996"。

也有老师"倒苦水",学校还在探索期,在托管服务的经验、投入不足,自己本来是教专业课的,也被安排到课后服务上,于是不得不学习一两项其他技能,来满足教学需要,本就不短的工作时间更长了;但教学任务、课题任务并没有因此减轻,老师们也亟需减负。

羊羹虽美,众口难调。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构建更加良好的育人生态。然而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却遭遇波折。如何改善,成为了家校各方都需思考的课题。

破局之道在于磨合沟通寻找平衡点

"双减"之下的家与校,就像两位开始全新合作的老伙伴,正在打破旧模式、探索新思路,有意见不一、尚不完善之处,但初衷和目标一致,需要通过沟通对话,在磨合中寻找新的相处、前行之道。

对于学校而言,补齐资源、加大投入尤为重要。作为课后服务的实施者,学校是这项政策推行的关键所在。就当下而言,课后服务的提质提效,首要便是处理好师资分配的问题。不考虑本校教师的承受能力、专业实力,便一股脑将课后服务全部安排下去,学校若采取这样的"摊派"之举,很有可能造成老师的过劳和家长的不满意,最终得不偿失。

针对师资不足这一问题,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在探索解决之道,比如购买服务方式,外聘专业教师,聘任退休教师、具有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或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托管服务。

其次,要加大投入。这不仅意味着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补助,也需要关注度和重视度的投入,不能有"课后服务不计入考试成绩糊弄糊弄就行了""课后延时时间也可以用来上课,文化课更重要"的想法,合理优化作业布置,让学生们不为这延长的"2小时"而累,让家长也能安心放心、教师用心尽心。

对于家庭而言,理解和沟通尤为关键。政策还在推行初期,遇到磕磕碰碰、不尽人意之事,实乃正常。可以提建议,但不能一下子全盘推翻全盘否认;可以不满意,但不能一味指责拒绝合作。理解和沟通,在于对"双减"政策的支持,也在于对学校的包容和与老师的协作,在不断完善中前进,才能让"双减"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教育改革这条路上,探索从未停,追求效率最高、质量最优,让孩子们都能更健康地成长,"双减"的落实落地还任重道远。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监制:郭凯凯  本期策划/撰文:刘毓琳   编辑:刘毓琳  技术支持:李成龙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