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私德暴雷粉丝还力挺?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缘何泛滥?
2021.8.20 第161期 作者:刘毓琳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网络上有一句打趣粉丝圈子的话,叫“饭圈一入深似海,从此理智是路人”,拿来形容这段时间部分明星粉丝的行为,似乎在理。
近期,吴某凡、霍尊、张哲瀚等艺人因违法违纪或失德失范,接连被“封杀”,不仅在法律、道德层面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也揭开了“饭圈乱象”的遮羞布。然而,在事实真相面前,部分粉丝竟仍然在力挺,甚至曝出“劫狱”“探监”“救援”“换国籍”等极端言论,影响恶劣。
追星,为什么追掉了判断和底线?频被吐槽的“饭圈文化”是不是该治治了?
盲目力挺的问题根源在哪?
7月31日,北京警方通报“吴某凡因涉嫌强奸被依法刑拘”后,不少粉丝仍在声援,表示“随便讲,坚决不脱粉”,数个平台甚至出现“为偶像劫狱”等真假难辨的极端言论。今年爆火的演员张哲瀚因与靖国神社合影引发巨大争议后,部分粉丝也呈现出了同样的“力挺”——有人称“你亲眼看到他双手合十去里面参拜了?”“几张照片并不能代表立场”,来支持偶像并没有挑战民族大义;更有甚者,竟然在话题下评论,“为了张哲瀚要去换国籍”。
种种枉顾事实、缺乏理智的盲从言行,让有关“饭圈文化”整治的呼声再起。一时间,“饭圈文化侵蚀未成年人价值观”“要向好引导”“回归理性”等观点充斥各个社交平台,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单。
演艺界人士违背道德伦理、涉嫌违法犯罪的先例不少,可为何今年的几起事件能掀起如此大的风浪?区别之处就在于,吴某凡也好,郑爽、张哲瀚也罢,他们除了是演员、歌手外,还有一个共同身份,那就是养成系“流量明星”。资本加持、粉丝众多,一呼百应、光环加身,是由资本、粉丝、广告商等共同打造的市场“产品”。
所谓“养成系”,是区别于早些年靠演技唱功出圈的一种艺人培养模式,更侧重于根据市场的喜好、粉丝的心理去塑造风格。所以有的明星喜欢打“努力”牌,有的明星号称“拼命三娘”,还有的明星“语出惊人”,靠个性出圈。也就是说,这样形成的明星,不是先有出众的业务素质,然后靠作品打动人,而是先根据市场需求打造“人设”,从而吸引大量粉丝,并与之形成独特的情感黏性,从而打开自己的市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明星被质疑“歌唱得不好、戏演的不好”,却仍能成为“顶流”,因为他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从而拥有更多的流量,其商业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
“养成系”是近几年爆火明星的一大特点,也成为“饭圈文化”乱象的重要诱因之一。
粉丝是消费者,也成为了生产者,他们一方面消费着偶像带给自己的情感满足,一方面通过参与偶像的“成长”,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人设”塑造、市场价值。如选秀节目,便是由粉丝投票高低决定艺人是否可以出道;广告商评判演员的商业价值,一定程度上也会考量其粉丝基数。
角色发生转变后,粉丝与偶像之间不再是过去的单向“追”,而变成了双向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粉丝往往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欲望和缺憾投射到偶像身上,并将他们视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所以相较于过去,偶像与粉丝之间情感连接的牢固度往往更高。而一旦偶像遭遇危机事件,便会让“粉丝”产生“我的爱豆需要我来拯救”的使命感,拼尽全力维护其形象。互撕、控评、人肉等“盲目力挺”的“饭圈文化”乱象便由此产生。
向“饭圈文化”乱象说不
而盲目力挺,只是“饭圈文化”乱象的冰山一角,其各种“病症”早已显现。
比如隐私倒卖。一些粉丝通过各种手段掌握明星行程后,公然明码标价进行倒卖,甚至还会将其身份信息、手机号码和家庭住址泄露出去,对个人隐私造成极大侵犯不说,还打破了追星行为的边界,对低龄粉丝群体造成不良诱导。
网络暴力。这些年,因遭网络暴力而产生抑郁情绪,甚至自杀身亡的明星事件频有发生;因自家偶像与其他艺人产生摩擦或矛盾,便一呼百应、群起攻之,对质疑者进行控评、互踩、造话题、网络恐吓等互撕、人肉现象也不在少数。这些罔顾事实的群体极化行为,不仅侵占了公共资源,也对社会风气造成极不良影响。
价值观扭曲。吸毒、高价片酬、“好男人”人设崩塌、“阴阳合同”,还有今年的代孕、涉嫌强奸……种种乱象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三观。明星的“错误示范”,给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粉丝群体树立了负面典型。如近日有社交平台曝出,张哲瀚早前疑做纳粹手势拍照,引青少年粉丝纷纷效仿打卡。
此外,流量造假、“黄牛”、“代拍”等行为,也饱受诟病,造成了极不利的社会影响。
所以,整治“饭圈文化”乱象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迫在眉睫。
在这个问题上,过去往往强调政府整治、行业立规、艺人自律,可就当下而言,粉丝团的理性回归也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文化娱乐形式的日益丰富,粉丝拥有了更加多元的选择空间,群体不断扩大,已成为艺人-粉丝-广告商闭环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偶像,他们早已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选择和直接影响。粉丝的行为约束,已成为规范“饭圈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
因此,对于粉丝,首先要意识确立,让他们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意识到,追星虽然是个人选择,但也不能越过法律底线和道德边界,过火行为必定会受到相应惩罚;其次是价值观引导,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力,对其畸形价值观进行矫正,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最后,便是粉丝的自身“觉醒”。追星不应仅仅是一场娱乐活动,也应该成为一次双向价值引领,通过向上向好的“饭圈文化”给予偶像支持,使其在从艺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给予粉丝力量,鼓励他们努力生活、过好当下。正如有粉丝团应援为贫困山区修路、为贫困儿童捐赠学习用品;疫情期间,多个粉丝团联合为武汉某医院捐防疫物资……讨论多元、情感向善、相互成就,这也许才是“追星”最大的情感满足。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