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开启"1075"有人欢喜有人忧 取消加班为何反遭员工反对?

2021.11.11 第173期 作者:刘毓琳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反内卷之风在互联网企业内部已经刮起来了。近日,据媒体报道,继腾讯旗下光子工作室宣布每周三晚6点下班,快手、美团优选取消"大小周"后,字节跳动也开启了"1075"上班模式,也就是每天10点上班,晚7点下班,每周工作5天,满打满算,除开中午休息时间,一周下来工作时长不超过40小时。

在舆论"讨伐"下,长期以来以加班"出名"的互联网企业,终于要"改头换面"了。不过,字节跳动此番改革似乎并未促成皆大欢喜的完满局面,据内部调研,竟还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对此表示反对。

"996"被吐槽"1075"遭反对,对加班文化说"不"的正确处理方式是什么?背后该反思的又是什么?

"996""007"

加班文化被诟病久已

曾有人对加班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这是增量市场的形势所需。本世纪初,互联网等行业迎来发展红利期,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同行竞争日渐激烈,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被拖到企业发展、市值增长的焦虑中,高薪资收入成为大公司与员工交换加班时间的筹码。

也有人表达了"灯光为领导而亮"的观点。不管工作效率高低,下班先走的人往往容易被贴上"不努力""不勤奋"的标签。因此,不管是为了让领导看到自己在"加班",还是领导不走员工不敢走的心理作祟,在不少企业,形式主义"加班"盛行。

还有人认为是银幕效应,下班时间到了,谁都不敢先走,而等着别人走,在等待中大家的工作时间都被拉长了。就像看电影时前排观众站起来,后排观众不得不跟着一起站起来才能看到银幕。电影还是那部电影,但所有观众都要站着看,没人敢先坐下,却又期盼着别人能先坐下。

而怎么处理"加班"现象?其实早在十几年前,便有学者在研究探讨。不过那时,它还未受到如此多的批判反对,甚至被视为"奋斗"的代名词被不少企业推崇。于是,对于"加班",社会上一直存在两种声音,一种强烈抵制,呼吁正视其带来的"过劳""侵权"等问题,一种又将"狼性文化""床垫文化"等奉为圭臬,鞭策员工努力奋斗。而真正形成声势较为浩大的抵制情绪,是在两年前。

2019年初,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们在网上发起"996.ICU"项目,核心诉求就是反对"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的"996"工作制度。在随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马云等互联网企业家相继表态支持。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为此次事件定调,也将关于"996"工作制的全民大讨论推向了高潮。

之后的两年,22岁女孩深夜猝死等新闻,一次又一次扣动大众的神经。终于,今年6月,一度肆意横行的"加班压迫"似乎迎来了转折点,各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启动新政,要么取消"大小周",要么明确规定下班时间,给员工"减负"。

那么,取消"996"之后,员工真的都拍手叫好了吗?恐怕并非如此。

有人欢喜有人忧

取消"996"遭员工反对的原因何在

一众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宣布取消"996",鼓励按需加班后,有媒体对内部员工进行采访,然而得到的回应却是喜忧参半、众说纷纭。

欢喜者说,终于有了完整的周末休息时间,"活得像个人了""就算一天躺床上啥也不干,也觉得比在公司快乐一点""下一个周是双休的时候,就感觉是过节了,特别开心"。

而反对者则近乎一致地表达对"钱少了"的吐槽,甚至有员工在内部群群发"行行好吧"的表情包,以示"不想降薪"。

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以高薪闻名,这也是吸引不少年轻人加入的重要原因,而加班费大都包含进了入职时所承诺的薪酬总包里。此外,晚10点后下班可报销打车费用、免费加班餐等隐形福利也让不少人自愿加班。因此,在企业宣布取消"大小周""996"后,不少员工抱怨损失"惨重"——

据媒体采访报道,某些互联网大企业"小周"周六的加班费,可达数千元,取消"大小周"后相应的加班费没有了,一个月工资便少了数千元,还有人甚至表示每年将损失10万元收入,相当于变相降薪。

与此同时,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可能并未减少,这意味着很多时候仍需在家"无偿加班"。尽管有企业表示,有需求的团队和个人,可以通过系统提交加班申请,但程序过于繁琐,领导是否批准也是未知数。

一直以来呼声甚高,真正推行后却遭受部分人反对,取消"996"的争议,归根结底在于个人诉求不同。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几乎任何问题在进行解决时都会遇到利弊、正反、双刃之感,就看哪一款适合自己。所以,问题的症结不在于"996"与"1075"的博弈,而在于怎么让打工人能不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去实现梦想并且过上令自己满意的生活。

加班文化渐渐退潮

哪些问题需要警惕?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社会用工氛围已悄然发生变化。

从国家层面看,更加重视劳动者权益、更加追崇"快乐地去劳动"是大势所趋;从员工角度看,大家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越来越多的人会更关注自身健康,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对于企业而言,"加班"意味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反而会带来经营上的压力。

当加班文化渐渐退潮而竞争压力不减成为潮流,管理者如何赋能员工,员工如何应对变化,便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对于管理者而言,首先要避免"隐形加班",也就是名义上减负。取消"996""大小周",但在工作强度上不作调整,让有偿加班变成"无偿加班""在家加班",美其名曰是在减少工作时间,而实际上却在榨取员工的剩余劳动力和高额剩余价值,这便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了。随着互联网行业渐渐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企业治理也需要随之调整。更加合理化、公平化、高效率的时间安排,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纾解收入变化带来的心理落差,也能帮助企业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实现突破发展。

对于员工来说,忌"躺平"之风尤为重要。对"996""大小周"有争议,并不意味着不讲奋斗、不要劳动。大到民族复兴、国家命运,小到企业发展、个人价值,都需要每一个劳动者秉持拼搏奋进的精神,勇攀高峰、开拓进取。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但同样,取消加班、呼吁减负也不意味着消极怠工。

而今,"内卷"仍在风头,"加班"稍有停歇,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个人,都面临着一场转型考验,在探索中不断调整将成为继加班文化后,新的职场文化形成前的必经之路。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监制:郭凯凯  本期策划/撰文:刘毓琳   编辑:刘毓琳  技术支持:李成龙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