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生育假,福利成本究竟该由谁买单?

2021.12.6 第175期 作者:谢奥南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近日,全国多地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加码生育福利,延长生育假期。许多省份将生育假由过去的30天延长到了60天,也有省份延长至90天。

有人说,延长了产假,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使其更好的成长;有人说,产假的延长可能让女性"职场歧视"的问题更为突出......"准妈妈"喜忧参半的背后体现了延长产假、生育假等政策可能带来的哪些利弊?又该如何解决,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三孩"来了,各地相关政策纷纷落地

如今,人口老龄化加剧,提高生育率变得由为重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以来,为了鼓励民众生育、提高生育意愿,各地相继出台生育、养育、教育等配套政策措施,在鼓励生育方面大开"绿灯"。

从各地近期的生育鼓励政策来看,总体是三种方式:

一是延长产假、生育假、夫妻双方享受育儿假等;

二是发放生育津贴或补贴金;

三是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重庆、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多个地方都增设了育儿假,同时也有很多地方延长了生育假。

各地纷纷增加生育假,这是对国家三孩生育政策的积极呼应与具体化落实,使如今的育龄女性切实感受到了一波政策的温度,对此理应持支持、赞许的态度。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并非政策好坏问题,而是如何避免好心办坏事,使政策落实更有效,对女性、孩子、家庭以及年轻人更有利。因此,正视生育假延长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十分必要。

令人担忧的政策"后遗症"

延长产假及配套措施,不单是一种简单的假期安排,还需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当下,众多人关注点聚焦在生育假延长对职场女性的影响上,主要分为两方面:

生育假延长对女性自身的影响。休完假之后是否会被取代、重回职场她们是否还能够适应工作节奏、晋级涨工资是否能通过相应的考核,家庭和事业一直是女性的两难选择,这一系列问题都关乎女性自身发展。

加剧女性"职场歧视"。职场上的性别歧视由来已久,据某招聘机构发布的《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近6成的女性在求职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而同一问题仅有2成男性会被问到。生育者在休假期间的活由谁来干、赶期的工程该如何完成、产后育儿是否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对企业而言也是极大的负担,用人单位在权衡利弊之下,往往不太乐意招收女员工,长久下来,这可能会加深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增加其就业难度。

"性别歧视"的症结在哪?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等"四期"增加的用人成本,是性别歧视屡禁不止的关键所在。

福利成本由谁买单?相关配套措施需加以完善

"让不让休假""女工生育后会不会面临被'算小账'"还要看各个用人单位的具体措施,这关乎到女员工的权利是否能真正得到保障,也是延长生育假这一福利政策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

根据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多部法律,都对女性就业权益提出明确保护,但如何才能让企业积极配合?

近日,光明日报评生育假延长"生育假成本全由企业负担不现实",引起网友热议。细读评论,支持该观点的不在少数。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生育友好型'的社会,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从根本上要鼓励更多的家庭按照政策来生育,它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不可否认的是,生育关联的配套政策牵涉到不同主体的利益和需求,需要考虑这些政策如何具体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多以正向激励为主的配套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利益关系。

因此,保障职场女性劳动权益和企业的利益还需同步提上日程。首先,为女性提供生育保障计划或生育保障金来保护职场女性的劳动权益十分必要的;其次,女性的生育计划,对企业的盈利方面的损失,同样也需要各方面共同承担,不妨为用人单位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以此来激发用人单位的参与热情。当企业、社会和家庭达到平衡,生育率自然也会随之增长,这样的方案才能行得通、通得久。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监制:郭凯凯  本期策划/撰文:谢奥南   编辑:谢奥南  技术支持:李成龙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