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返城后常做噩梦 深夜大喊“我不要回去”
下乡:此刻心情不比当年
4月,油菜花开得正旺。当路牌指向兴化,鱼米之乡的特点便显露出来。水塘连着水塘,村庄像是建在岛上。
苏试一路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渐渐熟悉的景象足以将他和当年的岁月连接在一起。“当年每次从家回到这里,都感到荒凉、恐惧。现在的乡村颜色不再如以前那么暗淡,麦子也都比从前绿了……”
路边不是从前的土坯房,一幢幢新式别墅,铺着琉璃瓦。路也不再是坑洼的土路,记忆无法指路,只能依靠导航。
现在下乡的心情与当年下乡的心情,实在不可比。
返乡前晚,他端坐书桌前一笔一画地写着单子,列出那些脑海深处的名字,“沙得胜,沙长霞,二扁头,大瘌子……”
又翻出一张40年前的照片。左边是自己,中间是大队长,旁边是谁名字却不记得了。“带着,到时给大队长看看还认不认得自己。”他自顾自地说。
太太一边在旁收拾,一边逗他:“你到时可不要激动得泪流满面哦!”
“嚯,我没那么感情丰富!”
但1969年底,那个阴冷的下午,他心里真是翻江倒海的。“纠察队”为了不让家属影响知青出发,在离船很远的地方便拉了线。积极下乡的知青都在1968年便走了,真正此刻走的,都是已赖在家里好长一段时间,“被‘大扫帚’扫下乡的”。
苏试原先对下乡没什么概念。邻居提醒他:“像你这种人,到了下面是活不成的。”为啥?一天挑好几方土,挑不了,就没饭吃。你能行?
林林总总的信息都让他感到恐惧。1969年,市里成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天天去动员还没有下乡的青年。
他曾给来动员的老师表达过想上学的意愿,但没办法。时代的浪潮下,谁都身不由己。
回望岸上亲人,苏试的泪只能往肚子里咽。“当时说的是一辈子扎根农村,就感觉与扬州这座城永别了。”
那种心情,他后来屡次在梦境中也体味,醒来一身冷汗。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