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返城后常做噩梦 深夜大喊“我不要回去”
在一群乡亲的簇拥下,苏试把村子走了一个遍,却不见一位青年人。“娃娃现在都在城里买房了,在城里发展了,没人回来。”有人说。
如今,村里几乎只有老人和孩子,房屋“过剩”。周广年刚把家里的三间房卖了两万元。他的儿子去了镇上工作,要在镇上买房。两年前镇上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十几万元,现在升值到30多万元了。也有人嫌老房子不好,重建新屋。言语间,苏试走过一间刚建成的二层楼房,房屋做了外墙瓷砖贴面,琉璃瓦屋顶在阳光下分外耀眼。
苏试还找到了当年知青宿舍的所在地。往日的苦不堪言,却是如今的笑谈:
当年苏试住的知青宿舍没门没窗,门前还有口棺材浮厝。与苏试同去的知青不肯凑合着住,苏试便独自一人住。
夏日某天夜里,苏试被滚滚的雷声惊醒,屋外大雨倾盆。床前传来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苏试一骨碌坐起,一个闪电下,才看见不知谁家的猪睡在床前。
找一根细竹棍抽下去,肥猪惨叫着跑了。为防止猪再来,又起身用扫帚横在门口,电一闪,却猛见屋外好像有一人披头散发、张牙舞爪迎面扑来。
虽然平常不信鬼,但猛一见这景象,苏试还是有点惊慌。硬着头皮,到枕头旁摸眼镜,拿到电筒一按,定睛一看,不禁也吓了一跳,原来是棺材旁边一棵一人多高的树被雷暴雨刮得东倒西歪,闪电下着实恐怖。
第二天一早,就找来一把菜刀,把树拦腰砍倒。
那段时光,是有烙印的。现在苏试依然穿着简朴;吃饭“没剩过、掉过一粒米饭”;还有个被太太唠叨的“坏习惯”——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开窗,大冷天也照样。
尽管对插队的地方并无好感,苏试在离开后的40年里仍常常默默祈祷,希望当年的村民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如今,坐在队长家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谈现状。
“种田都机械化了,不是农忙的时候,都没啥事做”;
“参与‘新农合’了,大病能报85%”;
“燃料的品种多了,煤气、煤、草都能用来烧,但煤气贵,一罐要80多元”;
“年收入大概在7000多元,一个月补贴70元,够用了,”说这话的老伯笑呵呵,衣服上破着洞,“平时没什么地方用钱。”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