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骗保触目惊心 究竟是谁在动我们的民生“奶酪”?
2023.5.17 第241期 作者:项婷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十年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近日,湖北省医保局曝光台2023年第一期曝光典型案例公布,超量购药、倒卖药品骗取医保基金等6例典型案例让“医保骗保”话题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
一直以来,医保骗保可谓是套路满满、招式百出,甚至“规模化合谋骗保”等荒唐行径也早已不是新鲜事了。诸多骗保大戏何以反复上演?这门黑心生意究竟有多疯狂?骗保大案频发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博弈?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可以确信的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一旦被蚕食鲸吞,问题之严重就可见一斑了。
被钉在骗保耻辱柱上的该是谁?
去年4月,业界顶流、知名大三甲医院骗保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得知武汉同济医院骗保时,网友们瞬间炸开了锅,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回顾这起案件,仍然历历在目:既惊讶于骗保数额之巨大,也感慨于作案手法之简单粗暴。
2022年4月20日,国家医保局公开通报,武汉同济医院在2017年1月—2020年9月期间,通过串换、虚记骨科高值医用耗材,骗取医保基金2334万余元,共被处罚金5900万余元,暂停骨科8个月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
另外,在国家医保局的飞行检查中,武汉同济医院还被发现2021年其他医疗行为涉嫌违规使用医保基金9107.41万元,目前仍在进一步核实处理中。
资料显示,武汉同济医院连续十年位列全国公立医院排行前十,吸引全国各地患者慕名前来求医。巨额骗保事件发生在这样知名的大医院,更加充满了讽刺意味。而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也不能不令人感到忧心。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曾在公开采访中谈到,武汉同济医院仍然出现巨额骗保行为,这说明医疗机构、医院管理层、医生对欺诈骗保行为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医院内部没有形成“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环境。
类似的案例可以说不胜枚举,相信不少人脑海里会闪现“太和骗保案”的身影。2020年12月,一篇关于《安徽太和多家医院疑骗保:没病变“脑梗”,有人一年免费住院9次》的报道,几乎震惊全国医疗界。
这些塌方案件令人唏嘘,但唏嘘过后,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警醒?从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到公立医疗机构,骗保的普遍性、隐匿性及广泛性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
事实大抵如此,正规医疗机构的骗保行为俨然成为医保基金管理中的巨大风险。一言以蔽之,我国医保基金监管任务仍然非常繁重。
“救命钱”经得起灰黑利益链如此挥霍?
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全国累计追回医保基金高达771.3亿元,仅查处的案件就已触目惊心。
医保骗保者如同慢慢蛀蚀树干的蚁群,正不断啃食着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
我们都知道,医疗保险是我国一项兜底性的重要民生工程,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使困难家庭免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所以,医保基金万万不能随便“挖呀挖”,它对低收入者的意义尤其重大,每一分钱都是要紧钱。任何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从中获取私利的行为,损害的都是全体参保人的权益。
这就好像一个蓄水池,我们都往里注水,有人生病了就从里面抽点水。水是有限的,这里抽的多了,那里就只能少抽一点。如果水都被虚假地抽走了,真正需要报销的人怎么办?他们的利益又该何去何从?
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仍在加速,医保基金更加经不起灰黑利益链的肆意挥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打击医保欺诈骗保的紧迫性越来越强了。
重拳时代下的骗保大戏何时能落幕?
这些年,有关部门对医保领域欺诈骗保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为何仍屡禁不止?
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公开分析,骗保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丰厚的利润回报,因而不计违法成本,屡涉禁区。此外,医保基金使用主体多、链条长、监管难度大。它涉及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有漏洞,都会造成医保基金的流失。
此番困境该如何破局?持续重拳出击势在必行。
上述对全国前十的公立三甲医院的处罚,充分彰显了医保部门的监管决心和硬核态度,也表明了监管的制度笼子正在不断扎牢。
值得关注的是,从今年5月1日起,一场面向全国的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展开,骗保行为将无处遁形。
为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于4月28日印发了《2023年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该方案从聚焦整治重点、强化大数据监管、加强宣传曝光和舆情监测、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明确了工作举措。
此次多部门联合的举动,正是对医保骗保行为的一次“靶向打击”,通过精准发力遏制骗保行为的发生。毋庸置疑,只有重拳出击,决不手软,坚决亮剑加大刑责追究,才能把骗取医保基金这股歪风刹住,切实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医保基金牵涉千家万户,打击骗保的重拳还能有多重?这条道路仍然非常漫长,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很可能还要年年干、长期干。
让老百姓患病治疗有保障,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总之,民意就是力量,民生诉求要回应,民生“奶酪”谁也动不得!继续“盯”紧每一分医保基金,守护好老百姓的“救命钱”。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