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要学炒菜煮饭……劳动课重回课堂有必要吗?

2022.05.13 第197期 作者:余铅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八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1~2年级要会简单地打扫卫生;5~6年级,会做家常菜,会使用各种工具和家电;7~9年级,能修理小家电……这是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内容,该话题一时间登上热搜。

有人认为此次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忧:家长与学校的职责如何细分?劳动教育如何落实?再次回归课堂又有何意义?

劳动课重回课堂必要性何在?

此次将劳动课纳入义务教育培养体系,是综合历史因素、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通盘考量。

回看历史,我国古人向来就十分重视劳动。自唐代开始,二月二被正式定为“耕事节”或“劳农节”,劳动创造生活、创造美的观念一直传承到今天。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础手段。炒菜做饭、打扫卫生都是日常的生活技能,不管是成为理论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这些都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生存发展手段。

教育目的是制定教学标准的依据,总体而言就是——我们想培育什么样的人?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进一步追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真正的人才不是手握几张漂亮的文凭,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从宽泛的层面来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结合时代和社会来看,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建设制造业强国呼唤理论素养高、实践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劳动教育课回归课堂正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水平,让知识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什么是“中国梦·劳动美”。

劳动课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从此次设置的课程内容来看,劳动课跟职业启蒙接轨,这有助于孩子早一点就能体验多样的劳动社会生活,提升孩子的职业认知,培养孩子的专业兴趣。避免有些学生到高中毕业盲目选择一个专业,大学四年读完才发现所读的专业和想从事的行业不对口,甚至有些学生还在为寻找职业兴趣发愁。

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知识获取的角度来看,作为实践的基本形式,劳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的直接经验。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跟学生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学生很难感受到耕作的辛劳,呼吁学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学生也很难产生共鸣。

但是,当他们自己扛着锄头进行劳动的时候,这些知识的掌握是水到渠成的。这又何尝不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呢?如此劳动教育才是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劳动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会相应得到锻炼。有些学生比较死板、不知灵活变通,实际的劳动过程却要求孩子必须“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劳动课会不会沦为形式主义

“太好了,多年前的劳动课又回来啦!”、“估计又是让家长拍照拍视频交作业了,没啥必要”……劳动课再次回归中小学课堂有人支持,有人表示忧心。

梳理这些发言,对于劳动教育回归课堂的态度,大部分家长是表示欢迎的,但其中也不乏忧虑。

劳动课如何规避形式主义?现实情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学业任务相对沉重,尤其是对于面临中考的中学生,当劳动课程成为独立课程后,这意味着可能要加大学业任务量,学生能不能吃得消?劳动课好是好,但到可能执行的时候就变味了。

如此看来,标准中诸多细节的落实和安排,需要学校和家长的进一步探讨。 这门课到底如何实施?学校能不能上好劳动课?这是家长们的真实隐忧。

目前来看,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给出了一些方向:今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共设置10个任务群,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3部分。

但是到具体落实层面,学校的师资力量、考评体系和教学资源的分配问题如何做深做实做细?

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在以往的一些教学任务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或多或少的形式主义,“老师发布任务、家长负责执行、学生拍照上传”的模式让不少家长苦不堪言。

关于劳动教育课如何开展,如何落实还有待各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消化”,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提出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向,才有继续探索更好教育的可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此次回归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劳动课既是符合当下需要,更是为了谋划未来。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监制:林芳 熊丹丹 郭凯凯  本期策划/撰文:余铅   编辑:余铅 技术支持:李成龙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