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憎分明or感情用事:孙卓到底该回哪个家?
2021.12.16 第177期 作者:谢奥南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被拐14年,在距离生父母几千公里以外的山东被找到。”
最近,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夫妇和儿子孙卓的故事备受关注。深圳催泪认亲、回湖北家乡看望长辈、鞠躬告别返回山东、最终决定回深圳念书......6号开始,这场轰轰烈烈的寻子团圆便开始上演。环环紧扣、一波三折,事件发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在第一时间成为了新闻热点。议论频频、热度不熄,究竟是什么处在舆论中心?被拐儿童的“感性选择”又该如何看待?
淹没在“网暴”里的受害人
在“团圆”事件发生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受舆论的影响,线上线下各路人马把孙家认亲当成大型追剧现场,目光所致一路从深圳跟到了监利老家,直播放送了从孩子“两难抉择”到“最终选择回到深圳”的全过程。
“我在两边父母这里都受到满满的爱,亲生父母找了我十多年,非常辛苦,养父母养育了我十多年,也很辛苦。”“关于我是回去还是留下,一时半会让我作出决定,对于我来说其实有点困难。”
被拐儿童孙卓的言语中透露着纠结、犹豫与两难,但舆论似乎并未给这个刚经历巨变的孩子太多选择时间。网友们对孙海洋的同情,掺杂着对人贩子和买家的怒火蔓延到他身上,“三观不正”、“认贼作父”的骂声铺天而来......
笔杆和话筒对准了17岁的孙卓,把一个未成年人没有修饰的话变成了一个个热搜: #孙卓没有对养父母产生过恨意##孙卓表示不希望养父母被判刑##孙卓称成绩不错想考211院校#
……
回山东是“认贼作父”,回深圳是“市侩少年”,身处舆论中心的孙卓万众瞩目,无论怎么选择“看客”总有话说。在“蹭流量”“抢热点”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旁观者”忽略了“当事人”的感受。不妨想一想,“孙卓们”需要从十几年与养父母的朝夕相处中剥离出来,去消化,去咀嚼这场身世巨变,需要更长的的时间去理解这个不是由他引发的悲剧,并重新接受一段新的人生。
不得不说,大众对这个孩子短时间内就做出选择的要求着实太严苛了些。毕竟,被“网暴”的不该是“受害者”,矛头本应指向“犯罪者”才对。比如,没有出生证明的孙卓为什么可以上户口?离家两年带回了四岁大的孩子,村里有没有知情不报?还有那对山东“买家”是不是真的不知情?
若舆论的中心找准了方向,那“儿童拐卖”的更多相关案件才能更有利的开展。
到底该选哪一个“家”?
历年来,获救的被拐儿童,在与亲生父母团聚后,大多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选择跟哪个家庭生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它关乎着“当事人”的人生轨迹。
《失孤》中的郭振没有回家,“梅姨案”中的杨家鑫也是如此,亲生父母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却在长达数年的分别中,与孩子成为了“有血缘的陌生人”。
结局或许不尽人意,但对一个有血有肉、有着鲜活成长经历的人来说,人性的复杂的确不可言语。
拿孙卓的经历来说,养父母生活在山东阳谷县旁的一个村庄,受当地“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养父母不要求他干家务、农活;姐姐舍不得喝的牛奶让给他喝;别的家长都是一根一根给自家孩子买烤肠,孙卓的养父母一次买十根给他。所以,对孙卓而言,这十多年来是在宠溺下成长的。
经常和孙卓拿在一起比较的还有另一位被拐卖的孩子符建涛,他和孙卓在十四年前被同一名犯罪嫌疑拐卖到了同一个家族,众多“旁观者”赞扬其一步步搞清自己被拐卖的事实,并一眼指认出犯罪嫌疑人的勇敢与敏锐。
但纵使符建涛的心智更加成熟,他依旧没能理清“感情”这笔糊涂账:当亲生父母怒斥“买家”时,他表示养父母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把最好的给自己,并希望父母能谅解养父母。
人性、情感、道德……在错中复杂的两难处境下,“孙卓们”也有着身不由己的苦衷,法律告诉他们“拐卖”是犯罪,但受过的教育和善良天性使他们深知要知道对自己好的人感恩。
所以,对待那些无法理想化的“情感舍离”,不妨宽容一些,选择哪一个“家”应该以减轻对孩子们的伤害为出发点,尊重、理解并善待他们的选择。
毕竟,每一个因拐而寻子的父母,最初的目的可能是家庭团圆,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打碎他的人生。
不偏不倚,“打拐”刑罚不可逃脱
据深圳警方介绍,目前,嫌疑人吴某某已被刑拘,孙卓养父母按照法律程序,已被采取相应措施。
“养父母”并不能因为付出真心就逃脱谴责,“情”与“法”的界限必须清楚划分,他们的私心拆散了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庭,被拐的孩子即使被找到,也不得不被迫接受甚至用一生去消化这个伦理悲剧。更不幸的是,还有很多被拐卖的孩子至今杳无音讯。
归根结底,悲剧的罪魁祸首依然是拐卖儿童犯罪,严厉打击拐卖犯罪,严惩犯罪分子,都是制止悲剧重演的有效办法,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刻不容缓。
“孙卓”案例绝不是最后一个,希望“因拐而裂”的家庭早日团圆、“天下无拐”的那天早日到来。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